-----“不復工賠錢,復工賠更多錢,努力活下去”
疫情延續至今,一些段子正在成為現實,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物流行業也不甚樂觀。一些申請復工的物流企業,復工申請尚未通過,企業已經面臨倒閉。
同行有一家中小型天津貨運代理企業,成立已有十余年,疫情之前已經面臨多項經營風險,疫情之下更是經營承壓,無奈選擇關閉。
從疫情發展看,未來貨代企業或將面臨更大的壓力,一方面制造業復工情況不甚理想,另一方面疫情在海外的蔓延或將引發連鎖反應,加之一些展會等銷售渠道受到波及,外貿企業業務連帶影響之下,服務于此的貨代企業或將受到牽連。
01緊繃的現金流
物流行業毛利率低,抗風險能力不強,難以承受大環境下所產生的市場波動,一旦賬上流動資金不足以支撐,很容易遭受經營危機。那么,如果試著采用融資貸款等手段補血呢?這種方法對占據大多數的中小型物流企業而言也不太現實。它們抵質押物有限、數據化程度低、行業利潤率低、主體信用不佳,一旦其企業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很難從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融資。
不復工沒有現金流,同時還面臨著貸款、租金、人員的開銷,以及設備的折舊成本,復工還要加上水、電、暖、油、員工工資以及餐食的開支,某種程度上損失更大……兩難之間,更多的人選擇復工:為了現金流,為了活下去。
然而,復工的路上卻頗多阻礙,復工四要素:人、車、貨、場,困難一個都不少。
02出不來的人
出于疫情防控考慮,各地復工進度緩慢。而隨著企業復工審批政策放寬,勞動力回流難,無工可用又將成為制約經濟恢復的主要矛盾。而隨著企業復工審批政策放寬,勞動力回流難,無工可用又將成為制約經濟恢復的主要矛盾。勞動力回流難難在哪?“管死”的疫情防控體系讓勞動力輸出大省人出不來,一路上遇到封路、封村、勸返等難題;另一方面是輸入地接納外來人口能力不足,導致即使人出來了到輸入地要面臨居家隔離,甚至無法進入的問題。
03不通暢的路
除了人出不來,物流行業的基礎工具——大量的車也出不來。
數據顯示,承擔我國75%物流貨運運輸量的貨車司機約有3000萬名,其中90%屬于個體司機,且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地區。受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響,通行困難、封路斷流、過度隔離、證件辦理等導致返鄉過節的車主被困在原地。同時,疫情造成的群體恐慌,也使得一些個體司機的主觀出車意愿不高。
近一段時間以來,政府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如保障公路暢通、簡化車輛通行證辦理、不對司機進行過度隔離、放松進城條件等等為貨運出行創造了條件。但全國多處高速路口被封、國道、省道通行困難,造成公司運營網絡出現問題;一地一政策,手續時效繁瑣,直接導致運營網絡區域性中斷;對外省車輛采取勸返、隔離等方式,造成全網不少干線車輛不讓出、不讓進、不讓上、不讓下……導致物流企業運力缺乏,進而面臨復工后效率低下的問題。
04不飽和的貨
如果說以上兩個困難,物流貨代企業可以想辦法克服,但沒有貨源卻更多的是客觀原因。
可以說,貨源是物流企業生存的基礎,工廠不開工,物流企業就面臨無貨可拉的情況。而當前,商貿業、制造業受疫情影響,不能及時復產,市場上貨源緊缺,即使恢復生產,防疫措施、工人回流、原材料供應、資金保障等等也得有相當長的一個過程。這就導致物流企業要面臨固定成本不變但收入減少的現實,甚至一定程度上成本也在上升。這也讓原本就處于淡季的物流企業雪上加霜。
05提前到來的洗牌
綜合而言,當下的貨運代理企業既面臨著現金流斷裂的風險,不斷上升的經營成本,同時還面臨著人員返崗率低、車輛運力不足、場站復工難、整體貨量減少等現實問題。疫情之前,中小散亂的物流行業已經開始了淘汰賽,尤其是在資本寒冬背景下。如今,因為疫情的到來,物流行業的洗牌加劇,一批運營能力差、融資能力弱、現金流緊張的貨代企業或將倒下。
2020我們一直堅持在從事物流事業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也相信中國的物流在未來會越做越強。威勝物流加油!中國物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