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手,一個說話有些偏激的讀書人。
今日我看到一則小故事:
▌在一個偏遠的地區有一座小山,通往山上有兩條路,一條是小路,另一條則是新修的大路。狹窄的小路擠滿了人,因為他們都說這條路更近、更好走。
一日,兩童子來到山下,一人選擇小路上山,另一人則選擇大路。
結果走大路的人早早地就到了山頂,而走小路的人不僅來得晚,還意外扭傷了腳。
那位童子不解,問另一童子:為何我走了近路反而落后?
童子答:距離上來看可能小路更近一些,但是摩肩接踵總會多一些意外;而大路雖然看上去有些繞遠,可是路途更平坦,即使人多也不會相互影響。所以我走遠路反而比你走近路更快到達。
對外貿人來說,
廣交會就是那條小路。新路筑成之前,那條上山的小路無疑是最適合的,但新路筑成,何必還糾結于一處呢?
為何國內眾多企業每年要參加廣交會?身體強壯的青年,健步如飛,走小路要比常人走大路還快。無非就是容易碰傷幾個身單力薄的弱者;不僅如此,從狹窄的小路上山更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何樂而不為?
我國眾多中大型外貿企業,每年都會參加廣交會,稍大一點的展位費都需要十幾萬(今年免費)不僅是為了尋找新訂單,更是為了一個
成功企業的標簽。能夠受邀或主動參加中國最大型進出口展會,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都是一種實力的證明。
國內眾多大型企業每年仍參加廣交會這不假,可是,你如果認為這些大型企業只參加廣交會就大錯特錯了。不久前和一位做市場營銷的大咖閑聊,講到近年來營銷投入回報比。這位大咖說:就目前來看,
如果你想獲得1000W的業績,最少要投入60萬營銷費用,也就是6%的營銷成本。這已經是很優秀的營銷團隊了。那么你可以想想,
每年營業額達數億的大型外貿企業,需要投入多少營銷費用?如果企業資金充足、實力雄厚,不在乎展會是否可以帶來多少訂單,那么參加廣交會卻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如果不是,為何不考慮另一條路呢?
新路為何?20年前,全國90%的人不相信網絡能帶來客戶;
10年前,全國70%的人不相信;
5年前,全國40%的人不相信;
今天,還有多少人不相信?
線上營銷、網絡成就企業的事跡早已不是新聞。而海外更早的將拓寬企業業務的渠道放在網絡上,由此來看,
線上營銷就是那一條新路。
線上營銷包括的內容很多,從中國制造、阿里巴巴國際站開始,中國企業一直在尋找外貿市場的新出路。阿里巴巴國際站初期定位就是“365天不落幕的廣交會”,遠在二十年前阿里就發現了廣交會的弊端。
這條路如何走?
2000年左右,當外貿企業都不怎么會建站,也不怎么會發B2B的時候,阿里國際站效果是非常好的,當時阿里國際站還是全免費的!
當年由于沒多少企業站,谷歌也只能收錄阿里的頁面了,而且當年收錄的是商品頁,現在谷歌幾乎不收錄阿里的商品頁了,只收錄showroom列表頁,對會員來說可謂幾乎無效。由此看來,
B2B平臺依舊需要從搜索引擎獲得流量。截止至今,國際站依舊要投放Google ADS廣告。
慢慢的,開始有外貿企業建獨立站、做搜索引擎營銷。很快就嘗到了甜頭,從而全力去做
SEM。至今Google推廣如日中天,B2B平臺卻被很多企業淘汰,或者成為一個類似于廣交會一樣的“
大型外貿企業標配”。
近兩年
SNS(社交網絡服務)營銷成另一營銷熱點,不知幾年后能否超越搜索引擎推廣,成為新的海外營銷的首選。
——————這是分割線——————
商人的本質(或者說目的)即為——趨利,市場一直在發展、營銷方式一直在變化,只有時刻緊跟變化發展的外貿企業,才能是企業有更好的發展。
一手覺得,現代大型外貿企業的標配:廣交會+B2B平臺+獨立站+搜索引擎推廣+各種社媒平臺;
中小型外貿企業的標配:
獨立站+搜索引擎推廣+各種社媒平臺。如果有一天,又新筑了一條同上山頂的路,這條路更加穩固、更加便捷,那么就是該舍棄舊路的時候了。可是在另一條新路出現之前,還是網上營銷這條路更適合現在的中小型外貿企業。
我是一手,一個說話有些偏激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