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對我國經濟,尤其對我們的外貿出口直接帶來急剎車。
對眾多外貿企業而言,是挑戰,是危機,但是也是商機,也是機遇。
面對這一艱難的時期,如何戰勝危機,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此時的海外市場推廣和品牌營銷怎么做,無疑成為眾多外貿企業首要考慮的事情。
關鍵之處在于,在無法與海外買家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如何運用線上推廣工具,區別您的企業與同行的差異性,突出您的企業的獨特競爭力。
所以,必要的市場推廣費用,不但不能縮減,而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適度增加。
疫情對各行業、各企業帶來的影響各有不同,因此當疫情過去之后,競爭格局一定會發生變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搶先同行,提前做好布局,做品牌,占份額,實現彎道超車。
1、信心是品牌強有力的支撐。
眾多的外貿企業,有好的產品,未必有好的訂單;做好成本管控,做好質量管控,產品有了優質的性價比,但還是賣不出去…..所以很多出口企業非常苦惱。
因為,我們所有的努力都著眼于企業內部,如果企業不能把產品/服務優勢,推廣出去讓買家知道,并且產生信任,即企業如果無法實現把產品/服務優勢,轉化成為買家心目中的認知優勢的話,企業還是會繼續陷入無休無止的價格戰無法擺脫。
所以只有當企業的品牌深入買家的心中,品牌效率才能提升流量的轉化率,以及詢盤的轉化率,從而品牌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從同質化競爭中突圍而出的核心在于品牌打造。任何新產品都會有模仿者,通過品牌搶占買家認知優勢,盡可能建立企業護城河至關重要。優秀的品牌既體現了您產品的優勢點,又是您與同行的重大差異點,更是買家需求的痛點。
2、縮減推廣費用、甚至暫停推廣,肯定不正確。
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生產和經濟運行,只是時間的問題;尤其在國家投入如此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情況下,我們更有必勝的信心。
在世界經濟范圍內,各行業,各類產品,還沒有一個國家/地區能夠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個制造業基地;買家除了在中國采購,他們別無選擇。
面對這次的突發疫情,縮減各項支出的預算,是我們的第一反應,但未必是正確的反應。
《思考,快與慢》一書中,作者將我們思維模式歸為兩種:
一種是快思維,就是那些下意識,并且是快速、直接的,不怎么費腦力的思維模式。
另一種是慢思維,就是那些需要耗費腦力的,需要進行規劃、進行抽象思考的思維模式。
在疫情時期,縮減預算、甚至暫停推廣,是直覺思維;的確,這個決策能夠為企業節省資金(僅僅是一部分、一段時間);但是這對于企業的長期持續經營來講,肯定不是一個有遠見的決策,它可能使企業/企業品牌失去了基本的、應有的曝光,減低了買家對企業/企業品牌的印象,關鍵是企業喪失了這一時期占據先機的機會。
本質來講,也就是如何處理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考量。
3、實現動態推廣,精準營銷更關鍵。
企業不應該縮減,甚至暫停市場推廣預算。
同樣,不假思索的,盲目的大一統的,不可監控、不可評估的推廣方式,更加是不可取的。
企業應當針對這一時期的特點,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出更有意義的、可評估、可監控的市場推廣方式;從而得到更高、更有效的推廣回報。
以
“Office furniture in China”關鍵詞為例(僅作為展示參考,不作為實際推廣用途)。
在Google搜索引擎上的表現而言,20年1月份的搜索量不僅沒有減少,同比19年1月份、18年1月份仍然有所增長。
以
“Packing Machine in China” 關鍵詞為例(僅作為展示參考,不作為實際推廣用途)。
在Google搜索引擎上的表現而言,從18年1月份直到現在,兩年的時間,仍然大幅度增長的趨勢。
企業可以結合目標市場、目標買家的具體采購行為,以及自身行業/產品的采購周期及變化。選取更適合現階段的推廣渠道和方式,結合不同的國家/地區的優勢產品,適時給出具體的預算。
做到
精準推廣,實時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