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就關注這個問題了,話說在下經驗實在淺薄,一開始便指望某位高人作答,然后偷師一二,再做總結。
個人觀點,貿易公司的盈利方式及操作流程與其發展階段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貿易公司的主要經濟行為離不開買與賣,要有貨源,同時也必須具備銷售目標,最終通過兩次或以上交易,從而產生利潤。如果不真實參與交易過程,很多人只能看到“買與賣”、“利潤”,但忽略了交易期間所有權的轉移,以及貨款支付方式。(這塊與盈利息息相關,先放在這塊)
本來想闡述下形形色色的貿易種類,但思前想后,發現那樣并不能直指問題的本質。其實無論貿易形式如何,無論是有形貿易還是無形貿易,都是一方提供商品(服務,貨物),另一方支付等價的貨幣(當然也可能包括等價的服務或貨物)用以交換,整個交易建立在對等交易平等代換。但產品因時間變動以及空間的轉移,甚至人為的預估差異,其價格不定。作為貿易公司所遵從的就是”低買高賣“的原則,產生利差。因此,貿易公司在從事經濟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想盡辦法降低商品的采購成本,同時盡可能的讓商品銷往處于賣方市場的銷售區域,從而最大限度的獲取利差。
打個比方,方便理解:在礦石貿易中,一開始進入中國的錳礦大多屬于BHP的澳礦,后來錳礦價格逐漸高企,但煉廠的采購價持穩,這就逼迫貿易商為了追逐更高的利潤,不得不尋求新的貨源地,比如南非,加蓬,馬來西亞,印尼。在國內商品價格穩定時,采購物美價廉的礦石,獲取更大利差。
當然,在貿易環節中,想要獲取高利差的方式不僅僅是降低采購成本,提高銷售價格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比如勞務輸出貿易。同樣是勞務輸出,到東南亞所獲得收益要遠遠低于在中東所獲得的收益(其實有簡單的例子,但想體現無形貿易)。
說了這么多,想闡述的歸納起來就兩個點:
1、無論做何種商品,咱貿易公司的表面利潤產生在買與賣的利差中;
2、想要獲得利潤,需要貿易過程中盡可能的壓低采購成本,或提高銷售價格;
現代社會信息傳播迅速,只要有心,任何一個懂得互聯網的人,只需要個把小時就能查詢到巴西大豆今日的現貨報價。又說,市場價格天天變動,看看大蒜,姜等農產品,有時候莫名其妙的能番漲幾倍,也能晝夜間跌到谷底。咱要是就這么隨意的買進,即便當日購入價格實屬低價,也擋不住市場這么大的變差。
貿易看似簡單買與賣,但如何掌握信息,透過信息去追逐較低的采購成本,同時盡可能的提高銷售價格,并在整個交易過程中提防市場變動的風險,是一個較為繁瑣的過程。
貿易公司發展初期,通過渠道關系網,完成簡單的買與賣,獲取利潤。隨著深入發展,階段的提升,初始的渠道關系只能提供便利的行業信息,并不不能幫助你大幅度的降低采購成本,也不好大范圍的提高銷售價格,更不能幫助你預測市場風險(畢竟經驗可不是時光機器,讓你的預測百發百中,如果真可以的話,大家都去做期貨了,何必攙和實貨貿易)。
扯遠了,回到題目。說了這么多,其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貿易公司如何實現盈利,買和賣賺差價。但問題轉換成怎么獲取利潤,那就是門值得深入研究的課程了。因為樓主沒有提示哪個行業,所以在下也不好給出十分詳細的個人意見,畢竟術業有專攻。能給的建議是,樓主可以多琢磨下行業內知名貿易公司的營運方式。往小的可以參照港口數人的小型貿易公司,往大的可以學習trafigura、glencore等先進的操盤理念。
做貿易公司簡單,但要做好,避免因產業大周期型衰退而倒閉的話,樓主你不得不努力的擴充知識,不僅僅是業務知識,包括專業技能知識等。需要了解的是,很多大型貿易公司他們掌握的不僅僅是貨源優勢,強硬的下線關系網,更多的是其配套的輔助工具:融資,期貨等金融衍生工具。
2017年10月:
怎么盈利,關鍵因素“融資“。感興趣的可以繼續讀下去。
大宗商品貿易經過近些年來的快速發展,當初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取交易紅利的年代已經漸漸逝去,市場在專業化的過程中淘汰了許多“落后的投機者”?,F如今,大宗商品貿易除了專業化的管理系統及操作團隊之外,最為重要的點在于融資,融資,融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行業毛利潤普遍幾個點的情況下,資金成本構成決定了企業的生與死。簡單的說:以前呢,靠著良好的渠道關系,單比項目利潤率十數個點,年化資金回報率X00%,資金成本常常被忽視。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區域行業壁壘被打破,競爭加強,利潤逐漸走低。行業利潤率對比過往“慘不忍睹“,普遍2%-5%。回過頭來看資金成本,借高利貸玩業務的“投機者”們基本上可以告別這個行業了。也間接的解答了“為什么中國沒有特別杰出的大宗商品貿易商?“。相對歐美廉價的資金成本(銀行負利率促使資金流向基金),咱們國內的資金被瘋狂的投機客們吸入到房市,間接地筑起了高高的借貸成本之墻。本有機會可以通過需求市場的區位優勢,走出國門,掌控境外資源的國內貿易商們,讓“高利貸”給斷絕了生路?,F如今,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國外各大投行和基金的手里,我們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需求市場,但定價權上不得不看他人臉色。
2019年11月18日。
眨眼間幾年過去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才有存活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