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從兩個方向轉型
1做跨境b2b,依舊保留原本接單的模式,只是增加了跨境b2b渠道來獲取更多訂單。這個模式我一個同學做的很成功,只不過他的順序和題主不太一樣,我做簡單的介紹。
畢業的時候,他從ebay起家,漸漸做出自己的獨立站,通過獨立站的多年客戶積累,走向研發道路,創建了工廠。
接下去看看b2b方向可以怎樣做:
原答案
本地區制造業企業(工廠)的訂單獲取渠道一般來源于外貿公司的訂單.一般主動權都掌握在外貿公司的手中,有了訂單以后,外貿公司會對幾家工廠進篩選,然后下單。
這里給出工廠兩個角度的方案
1 自建國際網絡營銷渠道,利用工廠的產品優勢,開發出屬于自己的客戶,而不再被外貿公司牽著走。
2 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客戶服務體驗,提升客戶黏性,讓外貿公司對自己工廠的依賴性加強
1 自建國際網絡營銷渠道有意向做成工貿型的企業,要怎么開展國際網絡的營銷呢?至于是否要走這個方向,由各位老板自己做成本核算。
總體的思路,是以B2C引流的方法,來做B2B.
一 對產品進行市場定位,做一個獨立的網站。
網站要求:wordpress是世界上最好的開源網站,可以直接用這個來搭建,既省成本,又容易優化,當然,需要配置技術資源支持,做好安全性維護。
目前可以一鍵搭建wordpress的服務商
美國域名中心
US Domain Center : Shopping Cart
成本:域名65元+云服務器49元 ,不要去聽那些鬼扯說開源不好,wordpress搭建的企業站,至少幾千萬。記住網站就是一個門店,裝修的再好,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或者產品,一切都是白搭。
估計一大波網站建設公司,要來噴我了。怎么了,你們隨便搞個網站,都是幾萬的。還需要各種高級技能來維護和二次開發。
二 接下來就是怎樣開推廣自己網站這個的基礎是,站內優化先做好。不行就去普及下seo的一些基礎,一切優化的目標,都是提高用戶體驗。
產品市場測試:先自己注冊或者找代理商開啟google adwords,利用大數據工具,篩選出精準的關鍵字進行投放,可以不用很多,這里的目的是,通過精準關鍵字,引入一定基數的流量,來看詢盤轉化。
如果你的精準關鍵字,給你帶來了很多流量,但是就是沒有詢盤,說明你的產品,或許沒在這個市場。一般周期在一個月左右,花費看行業1000-10000.在考慮是否做大范圍推廣的時候,這個錢,是很值得花的。
如果轉化不錯,那應該考慮的就是如何降低推廣的成本,和擴張推廣渠道,引來更多流量
那么怎么做呢
1 如果你不打算建團隊來管理(建議不要),那么請找到一家靠譜的google優化團隊來操作,價格在2-10萬/年之間,看行業競爭程度。各地區的優化人才不同,目前全國屬上海 杭州 深圳的公司實力強的居多,(莆田黑帽的高手多,沒黑的意思),這部分為主站優化。
2 做百度的都知道,百度有很多親兒子 知道 貼吧 ,通過這些來引流,排名很快。
Google 也有一些親兒子和干兒子,blogger weebly,youtube,對,短視頻引流是個大趨勢。這里可以考慮1+N的站群方式來引流,順帶做高質量的外鏈
3 社交的流量大家都知道有多恐怖Facebook的廣告目前不算很貴,可以預算1000-2000進行細分廣告投放,測試轉化率
建立專業,建立店鋪信息,每天累積加精準的用戶群。Facebook的群組,可以有幾十萬上百萬的人。試想下,你發布了一條信息,上千萬的人可以看到。如果你發布的內容,非常具有吸引力呢?以往你想讓這么多人看你發布的信息,你得群發郵件,或者,至少做幾百個關鍵字到google上。
Linkedin這里集中著大部分的公司人員,廣告也可以測試下效果
其他的社交媒體,原理一樣。做精一個渠道,就有足夠的流量了
4 阿里做不做?阿里必須做,但是要把阿里的客戶,引出來到自己的fb群組里。阿里的流量是最精準的客戶,而且是當下就有需求的。第一次接到的生意,哪怕虧點,都可以考慮。之后把它們都放進我們的群組里,你想怎么互動,想怎么公關,那還不是你的事了。
實際上,只要有了流量,可以做的事,是非常多的。
國內像知乎,頭條這些自媒體,流量也很高,國外有嗎?也是有的,但是國外的自媒體人,一般以博客主的身份存在。分析起來,這就是百度跟google的差別了。所以你知道了國外怎么做自媒體了吧。
第二個方向提高產品研發能力,客戶服務體驗,提升客戶黏性,讓外貿公司對自己工廠的依賴性加強
怎么樣才能讓外貿公司對自己工廠的依賴性加強,而不是為了區區一點點利益就轉戰其他工廠呢。
那就要有很強的客戶服務意識,不斷增加附加服務的內容,給客戶帶來更多超值的服務。
拋磚引玉,各位看官自行挖開腦洞
1 外貿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網站,那么他們就必須上架產品,如果我們工廠,把產品的拍攝,詳情描述文案,都設計成他們需要的樣子,并且打包給他們。。。
2 外貿公司如果渠道太過單一,是否可以為他們提供營銷方面的培訓呢,邀請一些資源,整理一些營銷課程,輔助外貿公司進行業務開發。。。
3 其他的自行去發散吧。
第二個大角度為b2c方向,主軸沒亞馬遜平臺,這里是原文鏈接,關于現在入行跨境電商亞馬遜平臺晚不晚的問題,側面可以解答這個角度:
這是原問題:
以亞馬遜為例。
對要轉型的有實力的工廠來講,不晚,很早。
對個人創業者來講,晚了。
現在很多線下的對外型企業,特別是有研發能力,供貨能力的企業,還依靠著展會等傳統渠道,活的相當的滋潤,也自然還沒想到過要轉型,也未必要轉型,但是要知道,這些長期深耕于供應鏈的企業,才是本行業正在的老大,如果他們出現在線上了,也就沒有目前貿易型大賣什么事了:歷史總是重演的,可以參考前幾年的淘品牌,還有線下品牌上線后的表現。
這些企業缺什么?
資金:幾十年的外貿,能存活下來的,定是那些已經開拓好渠道,訂單接都接不過來的,資金不缺
產品:每年都會投入很大的研發在產品上,產品有時候還對國內直接保密,怕抄襲。但在國外往往都熱款
技術:在亞馬遜上,產品為王,運營技術只是錦上添花。
他們根本就不缺進入的條件,可為何都沒見他們在亞馬遜上起來呢,因為亞馬遜對他們來講,只是一個窗口,一個小渠道,他們也不打算像做anker那種模式來做自己的企業,何況anker在真正的大型外貿公司面前,就是個研發部,他們還沒醒,但是會不會醒,無從說起。大家可以看看大型的外貿上市公司(其實很多制造商,也是很龐大的,而且外貿只是其中一部分),比起跨境電商上市公司,規模不知道要大多少。
如果你有這樣的公司資源,那你完全可以考慮單獨開辟一條線路出來,作為個人,依靠這么強大的供應鏈來做亞馬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畢竟你有著市面獨一無二的新品。還有品控嚴格,準時出貨的支持。并且,這類公司的老板,一般也看不上你這塊小蛋糕。
所以說,對有實力的企業來講,進入亞馬遜,是很早的事,畢竟比這個賺錢的路,還多的是,有好產品的情況下,多個亞馬遜,給公司帶來的收益微不足道。
并不是早,而是未必有必要,畢竟制造業才是真正的基礎,跨境電商,電商,只是一種銷售的渠道。你看在網絡不發達的地方,我們的好產品,依舊賣的很好,華為,oppo,五菱宏光等。因為外貿由來已久,而且在總量上,跨境電商雖然增長很快,但依舊是巨大的差距。對個人來講,已經很晚了。
如果你沒有優質的供應鏈,那平臺已經過了紅利期,目前個人如果要進入亞馬遜創業,那面對的將是比上述公司實力稍弱的一些貿易公司,國內成熟的電商公司等。
拿國內電商公司來對比,他們已經很習慣國內的這套電商的做法,各種花樣層出不窮。很多企業測一款就要上萬費用,一次還可以測幾十款,測出好款,或者從別處得來好款,可以4折血虧,投入幾十萬來操作一款,這些都算普通的手段,這階段一個月上2萬評論的賣家也被報道出來,可以想象投入之大,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對于這些從國內轉到亞馬遜平臺的公司來說,亞馬遜這個平臺,簡直就是個福利平臺,競爭水平有限(跟淘寶天貓比起來,亞馬遜以往的賣家確實投入不大,手段不多,大家都在做產品),而現在面臨的是一大批優秀的運營,再加上成熟的供應鏈體系,大量的資金投入,可以說個人小賣家,已經淪落到喝湯的地步了,如果運氣好,碰到好的款式,確實可以先吃上一點,但是終歸是在幫這些公司型賣家測款。
對實力不強的個人創業者來講,虧本已經是常態,希望慎入。但是如果能依靠上強大的制造業公司,那運營 亞馬遜項目,還是很有前途的。
大家說呢?
如果是創業,請做好虧損的準備。
1表面上依靠中國制造的優勢,在亞馬遜上有很多產品可以做,實際上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找到過產品:
①從款式上看,很多人局限于從1688上開發新品,雖然便利,但是實際你找的到的,大家都能找到,根本就沒有“新品”這一優勢,假設真讓你找到了,也很快會被模仿,惡搞,超過。很多人為什么剛開始做了一款,推一推還可以,之后就開始被各種上差評,買了退,跟賣。就是因為款式上沒法控制,沒有獨享的款。
②從利潤上看,表面看起來亞馬遜的利潤很高,實際上有很多費用,扣除后會發現利潤微薄,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FBA產品的利潤計算:
看不下去的我們直接看這個表
實際上這里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費用,也就是硬性的成本。還有一些軟性開支,我們從產品開發開始推算各部分隱藏的費用。
①測款:并不是開發一款就會爆一款,所以需要海選幾款,并且每一款都得拍照,備少量的貨,發fba,做評論,引入廣告流量來測,這里測出來沒有好數據的款式,我們就都放棄,因為繼續投入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測款費用不少。但是跟天貓比起來,已經是小巫見大巫了,有天貓運營的朋友,可以打探下測款的費用,一般測一款下來,1-5萬不在少數。
②拍圖:圖片原創的好處,做電商的都必須要知道下,不要再認為隨便網絡找幾個圖片,或者1688拿一套就可以用來做,圖片找專業的攝影團隊,專業拍攝并且修圖已經是電商基礎的操作了,各大電商園內,最賺錢的,風險最小的估計就是厲害的攝影團隊了,大家可以去深圳,泉州等地好好考察一下:
泉州鞋類電商供應鏈基地:
石獅青創城電商供應基地:
在不同市場里,有那么一兩個攝影團隊做的圖片轉化率很高,所以很多人會集中從這些厲害的團隊來拍圖,比如這個鞋類市場,拍一個產品(三個色),大概費用就要500-1600左右,忘記是一個色1600還是三色,到時候考證下,而且需要排隊,有時候排上一個月也不一定,大家都得等,誰叫它拍的轉化率好呢,據說之前是從一組200開始漲價的。
③備貨:一款產品有多個色,多尺碼的話,就有多個變體,每個變體少量備貨,比如備貨10-15個,并且需要發貨到fba,產品成本+fba頭程費用也不少。
④測評:所有的產品一開始沒有評論很難成交,所以官方也出了“早期評論人計劃”150美金費用,并且,產品需要免費派送給對方。假設用外部測評服務的話,真人測評大概在70-100一個評論,自養號的留評率比較低,算下來也差不多費用。
⑤廣告:所有的新品一開始并沒有流量,當我們圖片做好,fba庫存備好,并且上了3-5個評論后(算是很少的了),我們要通過廣告引入一批流量來測看看產品是否會轉化,這里的數據直接影響我們接下去的投入,如果產品轉化數據好,我們可以繼續投入廣告(流量),fba庫存,評論。
⑥自然流量:自然流量的來源很大一部分在于關鍵字的排名,要做關鍵字排名可以有兩種方式,上述的廣告是一個方式,另一個比較不好說,但是實際大家都得用的,就是shuadan,這里是一個很大的開支。至于大家認不認同,事實都是存在的
⑦各類服務,我可以給大家看下亞馬遜里的服務到底有多少。
所有牛逼的人,牛逼的資源,都在朋友圈里,我們可以展開來說下這些服務,按運營的剛需來排列
①賬戶服務:各個市場的賬戶出售,類目審核,賬戶問題申訴等
②測評:真人測評和自養號測評,雖然一批批死但是也一直不斷有新的出來,畢竟是“黑科技”,亞馬遜抓的嚴,正好說明它最有效。
③A+頁面:主圖上視頻,無需品牌備案
還是直接上下服務商的廣告圖,比較直觀,大家有看不明白的可以直接加我個人微:small3575,或者關注:賣家胖蝌蚪來咨詢,并且我們也從長期的經營中甄別了一些靠譜的資源,這里不是想打資源的廣告,而是大家如果用上了,可以對比下價格和服務。
實際上還有vat,品牌備案,軟件數據服務等。
不要認為你用不到,一旦開始運營,這里很多都要用到,是無形的開支,并且費用很大。刪個差評一千多。⑧退貨:霸王條款,隨時退貨,運費我們承擔,還有庫存損耗,銷毀費用。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很多人做起來以后,還會被惡意搞死,這里的費用,是包含了以上所有的,好不容易有點利潤。
當你的整個賬戶運營起來以后,你又會發現,最大的成本,原來在庫存。其他隱藏的費用,等想起來再更新出來,有相關提醒的,請聯系我或者留言。
全文完2019-12-12更新運營表格,申訴模板,客服回復模板,運營基礎視頻,資料包等運營相關的基礎材料,基礎部分都可以網絡中找到,我也是收集了一下,不足之處歡迎補充,可以進入下列
第四篇文內獲取(零基礎。。。。)歷時兩年多,接觸了近
萬名小白,問的許多都是相似的問題,將經典的問題全部整理在這篇文章內(從網絡,qq群,新人問答過程獲取的問題,并解答,將不斷更新,征集問題).
入門亞馬遜只需先讀以下4篇文章即可(從找招商經理注冊開始,不要去自注冊)。本答主在知乎寫的第一個高票答案(點贊還不如別人的零頭,慚愧),各位看官看完文章,可以順手點個贊,很多時候突然想起什么要再去找文章也比較方便,只要去動態翻一下。
很多人需要咨詢問題,
第一渠道請用知乎私信我,亦可以在公眾號內聯系到我和我的運營助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2951008/answer/95716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