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芯狂潮仍在繼續。
今年初,本田、大眾、福特等車企都由于芯片供應不足而減產或關停部分工廠,之后,手機、面板等消費電子行業也陷入缺芯窘境,三星暫停Note系列手機生產、蘋果砍掉了iPhone12mini的產能、小米盧偉冰更是感慨,“今年芯片缺貨,不是缺,而是極缺”。
在這樣的大趨勢背景下,芯片漲價、芯片擴產成為了行業的主旋律——SEMI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預測,全球半導體廠商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新建19座和10座大批量半導體晶圓廠。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方正證券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陳杭認為:“上游產能真正出來要到后年,目前市場需求增長遠大于擴產速度。”
于是,極致的供需不平衡導致芯片價格的極速拉升,巨大的收益刺激下,亂象浮出水面。
一方面是擺在桌面上的資本亂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A科技板塊負責人告訴「深響」:“有個芯片項目,投資人連創始人的面都沒見過,直接發出去4億的TS(投資意向書)。”
另一方面則是水面之下的倒賣和制假——以舊代新,以此充好,以假亂真。雖然假芯片并不是此次缺芯狂潮下新生的玩法,但自去年底芯片供應緊張以來,這種令人不齒的生意變得“高調”了起來。
圖片
電腦元器件分銷商PC Components表示,他們已經看到了這一輪芯片造假的早期跡象。此前2011年日本大地震并引發海嘯,就嚴重影響了電解電容器的生產,導致制造商面臨零部件的采購壓力,不久之后,假貨進入供應鏈。“而這一次情況將會更糟,所有組件都有可能,不只是芯片電容器。”
另據美國馬里蘭大學計算機輔助產品壽命周期工程中心(CALCE)預測,假芯片激增的現象將在未來6個月內出現。
真假芯片
巨頭們應對缺芯的辦法是全球掃貨。
去年華為瘋狂掃貨,就讓臺積電和聯發科的月營收創下了歷史新高。而據韓國媒體報道,中國芯片企業在全球大搶貨,半導體生產設備的訂單量不只高于需求,甚至直接翻倍。
而這主要是“土豪”巨頭的玩法。巨頭們在芯片供應商那里的排位相對較高,基本直接從芯片制造商那里采購。
但缺芯的不止是人們喊得出名字的巨頭,大多數中小廠商根本沒有“資格”直面上游,但缺芯對他們來說是更加致命的生死問題。“5000個芯片能否到位,就關乎了他們的生產線是否關閉。”從業者李力告訴「深響」。
這些容易產生信息差、無法直面貨源、但又火燒眉毛的廠商,就成為了倒爺和騙子們的目標對象。
“真正的芯片原廠99%是講武德的,原廠也不太愿意看到價格的暴漲和暴跌。”電子產業數字化供應鏈/智能制造平臺硬之城CEO李六七告訴「深響」:“流通環節里面,代理商,分銷商等等把價格的調整幅度加大了,特別是一些貿易商,有部分特意炒貨和囤貨,把價格進一步拉伸,甚至是惡意拉伸,抬價的事情就發生了。”
行業里很多人說,今年的芯片就像去年年初的口罩。年前拿貨,年后翻十倍。
這也給了供貨商們臨時反悔的動力。供貨商臨時漲價、突然跳單的情況多了起來,中小廠商在他們面前,約束力有限。“有一家供貨商,之前給我們一個價格,都定好了,到了快交貨的日子突然跳票,一點契約精神都沒有,后來才知道他們直接加了幾倍價格給了別人,不到萬不得已,誰想打官司。”一位元器件分銷從業者告訴「深響」。
不過,“倒爺”雖可惡,但在假芯片面前還算是有良心底線的。真正令人頭疼的是那些以次充好的假貨。
事實上,很多小公司都需要“中間商”來完成元器件的采購。大家通常會出一個BOM清單發給貿易商,再由貿易商全部配齊元器件。如果發現假貨,賠錢倒是小事,耽誤了交貨周期才是大事。
而關鍵問題是,很多人其實很難發現拿到的芯片是假貨,尤其是消費電子領域,很多假芯片連原廠的工程師也難以分辨。
據芯片之家報道,有公司因為使用了假MOS管造成7000多臺設備需召回返工。和常見芯片不同,通用的MOS,同一封裝外觀上看區別不大,就有人在兼容性較高的型號打上真貨的絲印“套牌”當真貨賣。這種假貨在第三方功能測試也不一定能覺察出異樣。直到假貨到了終端客戶手上,正式上機后才能發現問題。
據「深響」了解,芯片造假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種:
第一,翻新,一般是拆機出來的舊片子翻新。顧名思義,就是把用過的芯片從電路板上拆下來再處理。
《經濟觀察報》此前曾報道,假冒或翻新的元器件一直流通在電子領域,其生產和銷售,甚至形成了一條造假的流水線,原先偷偷摸摸的造假行為變得高調,原先二手芯片價格只有市價的50%,如今價格甚至和市場價持平。
第二,打磨,把功能、尺寸差不多的打成更值錢的款型,重新打上logo,把低規格的器件號抹掉,打上高規格的號碼。因為小型激光打標機的售價越來越低,激光打標不再是件難事,隨手在搜索引擎上一搜“芯片打磨”就能用很多明目張膽的廣告。
第三,封裝。“把低規格的裸片封裝進高規格里面,我懷疑有封裝廠也參與到了這個活動里面。”李力說:“當然還有直接上假貨的,比如散新片——不是原廠生產但打著原廠的牌子,還有原廠降價處理的或者廢掉的不合格的東西,可靠性測試后報廢品、封裝質量不良品、測試不良品等等,也有人要。”
到底差多少?
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樸曾告訴「深響」:“過去每三年左右,半導體行業就會面臨一次產能不足的問題。以前,缺貨時間比較短,一般6-9個月左右,產業就可以通過供求關系、開建新廠等方式調節正常。這次缺貨時間比較長、影響比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驟增;另外一年前產業認為疫情會導致芯片需求的下降,所以調低了產能規劃。”
毫無疑問,缺芯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旋律。
幸運的是,一些行業的芯片需求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比如李六七所透露的,手機行業的訂單已經開始下滑,他判斷從7月到9月,不少芯片的價格會處于一個徘徊和波動的狀態,已經觸到了天花板。
圖片
目前,芯片半導體產業受到朱格拉周期(全球的資本支出周期)、創新周期、庫存周期等三種周期的影響。
當下對產業影響最大的就是庫存周期。目前全球半導體上下游都處于近年來最嚴重的缺貨狀態,整個行業都在進行主動補庫存,拉動整個行業需求暴漲,隨之帶來半導體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有晶圓廠的半導體企業如臺積電、三星、華虹半導體將享受此輪量價齊升的庫存周期紅利。
其次是創新周期的影響,全球處于新一輪創新周期的節點,算法、網絡、算力有進一步提升,芯片架構、通訊技術和OS上都有新技術出現,如5G手機、新能源車、光伏,能源創新都是基于半導體,所以它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
最后是朱格拉周期,也叫資本資出的設備投資周期,在中國還疊加了國產替代的周期,現處于剛開始的階段。
這三個周期都是有利于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雖然從投資發展到落地,仍然有一段時間需要等待。可以肯定的是,芯片從絕望之谷來到開悟之坡,過程中總會出現亂象與波瀾,但最終會走向新的平衡與光明。
作者:王舷歌
文章來源:深響(ID:deep-echo),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lWiZ-2EDA92W1FRmMKjIA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