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拼多多副總裁李源稱:“拼多多將啟動‘國際直通車’計劃,3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入駐。預計首批合作商家主要來自東南亞、日本和韓國等地,也將招募部分歐美中小商家入駐。”。
李源表示,拼多多啟動“國際直通車”計劃的出發點在于促進海外商家與中國消費者實現端到端的對接,讓中國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更多的海外優質好貨。
3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意味著什么?
拼多多用了三年時間,匯聚了3.44億用戶和超過200萬家商戶。又一個三年,招募50萬家海外中小商家,盡管只是前三年的四分之一,但是拼多多此舉表露的是其對跨境電商領域戰略布局的野心。
跨境電商發展市場空間巨大,拼多多發展進化的國際化進程
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升、互聯網的廣泛普及、第三方支付生態成型、物流倉儲配套設施完善,網購已經成為消費者新的消費習慣。而自由、開放、通用、惠普的全球貿易環境之下,跨境電商興起,網易考拉、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發展趨勢向好。
拼多多方面表示,目前平臺已對接南美對蝦、阿拉斯加帝王蟹等進口生鮮,同時也在增加進口商品的豐富度。拼多多10月初的進口商品總數較半年前相比增長超過7倍。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5萬億元,預計全年交易額達到8.8萬億元,至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12萬億規模。跨境電商市場規模高增量、發展趨勢向好的外在利好要素之下,野蠻生長的拼多多也要在跨境電商領域一施拳腳。
拼多多跨境電商戰略布局的機遇與挑戰
先說挑戰,首先是跨境電商海內外消費維度雙向管道打通的問題
2018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到4.5萬億元的體量,但其中出海電商交易規模為3.47萬億元,占比達到77.1%,同比增長26%。而進口僅占22.9%,體量不是很大。
拼多多計劃3年招募50萬海外商家入駐,其出發點僅僅局促與建立海外商家與中國消費者端到端的連接,這種連接于中國消費者而言屬于進口維度的。由于體量不夠,拼多多跨境電商的戰略布局不應僅僅只是打通海外商家與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管道,同時也應該打通中國商家與海外買家的消費通道。顯然后者比較困難,且也不是簡而行之的幾套動作就能完成。
跨境電商賽道巨頭環伺,市場格局初步成型,拼多多分一杯羹不容易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網易考拉憑借26.2%的市場份額拿下第一,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則分別以22.4%、13.4%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網易考拉在更名前便以跨境電商為核心,加上高品質商品,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龐大的用戶群體;天貓、京東則是國內電商雙雄,盤子做得很大、流程化的東西也做的很完善、有足夠大體量的用戶群體、平臺也有足夠的用戶粘性,基于此做跨境電商戰略布局,自然也差不到哪兒去。
到了拼多多這邊,三年的成長期較數十個年頭的電商老兵而言顯得稚嫩了些,雖說行業前景明朗、市場發展空間增量顯現,當下是涉足跨境電商領域的一個良好時期,但是跨境電商賽道環伺的巨頭,是拼多多必將直面的有力對手。
至于拼多多進行跨境電商戰略布局的機遇與優勢,一方面是趨勢向好、行業前景明朗、市場增量空間顯現的跨境電商發展現狀,當然這也是所有跨境電商玩家們所共同擁有的外部利好要素;另一方面,拼多多自身的優勢——3.44億用戶體量。怎么以跨境電商維度來激發3.44億用戶體量的爆發力值得思考。
文丨李民民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關注科技互聯網,有趣、有料;轉載請注明出處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