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就像一趟準點的高鐵,錯過了就錯過了。錯過了,要再上去,就難了,因為高鐵不等人,機遇也不等人——題記
席卷線上線下的雙11再添一個強大平臺,傳統互聯網三巨頭BAT當中,一度置身事外的百度也大張旗鼓地參與進來了。最近,百度APP火急火燎地上線了“購物”頻道。這意味著一年之中梅開二度的網絡購物狂歡節,百度不甘心壁上觀,自己赤膊上陣,準備沖鋒陷陣了。
靠著在搜索引擎領域的壟斷性優勢,以競價排名廣告作為主要商業模式,搜索龍頭企業的百度一度吃香喝辣,超然物外。但沒有永遠不變的江山,這兩年,在電商大潮沖擊下,商業生態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廠商投放廣告的平臺在發生大遷移,他們對廣告投放的效果考核方式在發生質變,他們更期望打通市場推廣與產品銷售的任督二脈,實現廣告投放與產品銷售,花錢與賺錢掛鉤的看得見,摸得著,統計得了的愿望。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規模電商平臺正在成為廠商家進行市場推廣,進行廣告投放時的首選。據有關數據,今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線上廣告收入為514億元,是百度的3倍,百度僅為177億元。其他兩大電商平臺的京東和拼多多,后來居上之勢十分明顯,京東廣告收入為140.5億元,同比增長26.9%;拼多多為110.5億元,同比增速高達70.9%。騰訊也在進軍電商,準備把廣告投放和產品銷售的渠道打通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百度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快步跟上,那就在廣告收入這一塊也極可能被京東和拼多多在最近兩三年內迎頭趕上,甚至被甩在身后了。
廣告收入是百度的生命線。由于變現模式單一,競價排名飽受詬病,百度廣告下滑趨勢明顯,在市值上也帶來連鎖效應。在BAT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的市值一再刷新紀錄,百度卻是持續下跌,從最高峰的1000億美元掉到了目前僅400億美元,約相當于阿里巴巴和騰訊的二十分之一。
北大學霸出身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也看出來了,百度是到了不得不改變嚴重依賴廣告這種商業模式的時候了。從來不缺流量的百度,最直截了當的變現模式就是電商。無論是中國的阿里巴巴也好,美國的亞馬遜也好,支撐起它們天量市值和無限市場前景的,就是電商了。與阿里巴巴缺流量,需要到處購買不一樣,百度的流量是現成的,豐沛的,百度本身就是流量堰塞湖。
電商與搜索引擎有一種天然的親密關系。中國用戶,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性行為,那就是在網購前,喜歡搜索商品和品牌,看看以前用戶對商品的評價。以前大家用百度搜索,然后再轉到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找商品。現在這種局面正在改變,阿里巴巴、騰訊、京東、拼多多、字節跳動都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引擎,用戶可以在站內直接搜索商品,然后下單,不用跳轉,使用起來很方便。這種情況也蠶食著百度的搜索引擎份額,隨著電商發展,將來通過電商帶來的搜索將在搜索份額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果百度不與時俱進,以后有可能用戶的搜索習慣都改變了。如果百度推出了電商,用戶想買東西,在百度上搜索,在百度電商上進行購買,那就實現了搜索和交易的一氣呵成,無縫連接,極為方便。這是百度進軍電商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為配合百度電商,百度自己的支付工具度小滿支付和百度快閃也在百度購物頻道閃亮登場了。但百度沿襲了自己一貫的低調和謙虛,將自己的支付方式排在了支付寶、花唄、微信支付之后,顯得很有自知之明,不刻意與騰訊和阿里爭鋒,也尊重了用戶的使用習慣。
其實,百度試水電商由來已久,從2008年“百度有啊”就開始了,但一直沒被高度重視,做得不溫不火,在百度業務板塊中也被邊緣化。2010年6月,百度與日本電商巨頭樂天聯手推出了“樂酷天”,一年后退出。與此同時,百度時尚潮流線上買手店“愛樂活”上線,2014年轉型為會員制電商——“樂貨”。2015年,百度連推返現購物平臺“百度VIP”、智能創新產品網上商城“百度未來商場”和定位中高端人群的品質電商“百度MALL”3個電商平臺,但兩年后陸續關閉。2019年,百度推出電商解決方案平臺“度小店”,針對品牌電商、二類電商和內容電商提供建店、交易、結算、訂單等業務。今年6月,百度APP上線“618”頻道,正式高調參加電商購物節大戰。
這次在雙11戰火如火如荼之際,百度進軍電商再有大動作。希望這次,百度是看準了,下決心了,準備不屈不撓地戰斗,要將電商進行到底了。機遇不等人,也不常有,錯過了就錯過了,就像我們趕高鐵,不準點是不行的。如果百度再不趕上電商這趟車,以后就更難了。
2020年10月21日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