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蘋果委托咨詢公司Analysis Group的經濟學家對App Store中的傭金機制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蘋果從開發者處收取30%的傭金是“行業標準做法”,因為像谷歌、亞馬遜、微軟、三星等公司的應用商店同樣會這么做,而且傭金率都相差無幾。
蘋果之所以如此積極地為“蘋果稅”辯護,可能和庫克下周即將出席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的聽證會有關,屆時亞馬遜、Facebook和Alphabet的CEO也將出席。在競爭對手面前不能輸了氣勢,因而蘋果在為自己的行為盡可能地找到更多合理的解釋。
不過即使單從事件本身來看,蘋果也是有足夠的理由為收取“蘋果稅”一事加以辯護的。
最直觀的理由就是巨頭們都在收取傭金,甚至像YouTube、Twitch這些數字平臺收取的費用更高。而在用戶訂閱一款應用后的第一年,蘋果還會將傭金降至15%。既然大家都在收稅,那么單單盯著蘋果不放是不公平的,當然這很可能是因為蘋果自帶話題,更容易引發各方關注。
就拿安卓來說,安卓官方的應用商店Google play也是要收稅的,而30%其實是業內的標準收費水平。只不過安卓系統比iOS更為開放,可供選擇的應用商店更多,相比之下封閉的iOS就好似平添了一種“強制性”,所以一些用戶可能會覺得不太舒服。
那么蘋果稅和用戶有什么關系? 因為一些開發者被蘋果收了稅之后也會不舒服,就會選擇把部分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所以會出現iOS用戶在App Store買服務或應用的時候比安卓用戶貴的情形。這容易給用戶造成被騙的錯覺,繼而將憤怒轉移到蘋果身上。然而實際上蘋果并沒掌握針對App定價的權力,是否把這部分成本轉嫁全看開發者自身。
此外,蘋果收取傭金也觸及了另一些巨頭的利益。其實蘋果也不是對任何應用都收稅,像酒店、購物、訂票這種涉及實體或者線下服務的產品,就無需使用蘋果的支付接口,但如果是音樂、視頻、游戲這類純線上的業務或服務,在通過APP Store下載的應用中發生購買行為之時,蘋果規定必須使用它的支付接口。
所以我們沒看到淘寶、京東、攜程這些企業和蘋果打官司,而是騰訊、Spotify這些巨頭與蘋果產生矛盾。由于蘋果系統與生態的特性,蘋果手機里只有APP Store一個官方應用商店,而蘋果的用戶通常不會選擇越獄這一類的操作,所以和蘋果明著翻臉,就可能會失去大部分的蘋果用戶。這不是騰訊等巨頭愿意看到的,雖然蘋果的用戶數量不如安卓用戶,但購買力和購買意愿相對更強。所以只能提出意見或是采取一些手段,極力爭取不交蘋果稅。
既然產生了如此多的問題,蘋果不收稅難道不可以嗎?
首先蘋果是一家企業,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何況蘋果也沒有超出行業標準去收取傭金。既然是合理的收取傭金的行為,在蘋果看來大概沒有必要因為其他因素而停止。
此外“蘋果稅”對消費者和開發者而言也有好處。
對消費者而言,那些不收稅的應用商店也是要盈利的,App上架或開發收費項目也要抽成。那么錢從哪來?它們會盡力砸錢引流,這里就涉及到各種灰黑產業,擦邊球讓消費者防不勝防。還不如像APP Store那樣,雖然收取傭金,但消費條目都是透明的,不用擔心后續會有各種各樣的“坑”。
對開發者而言,不規范的壞處就是盜版橫行,而APP Store相當于一個“綜合商店”,傭金相當于“租金”。深受盜版之害的開發者們在APP Store中得到了相當規范的待遇,不必擔心雜七雜八的問題,并且一定能得到70%的盈利收入,很容易達成“雙贏”的局面。
綜上所述,蘋果在“蘋果稅”一事上確實有些被冤枉了。不過這也無可避免,希望蘋果能通過完善服務讓自己做得更好。文/東方亦落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