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擬扶持1000家工廠品牌升級,采用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用戶直連制造)模式共同打造“爆款”產品,在消費者與工廠之間建立極短鏈路,降低渠道和庫存成本。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新品牌計劃”已經出現兩重變化:一是從扶持單個企業,升級為激活產業帶集群;二是從定向培育,升級為開放式平臺。
“新冠”疫情期間,行業普遍認為能為上游帶來數字化升級的產業互聯網將會迎來爆發。而拼多多也正通過直播等方式帶動產業帶復工復產。本期,億邦智庫將從工廠視角出發,分析產業互聯網邏輯下的“拼工廠”C2M模式。
一、 電商平臺集體轉向C2M
C2M模式一端連接制造商,一端連接消費者,通過構建“極短鏈路”去掉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去掉的中間環節來降低成本,讓用戶以超低價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產品。
1.C2M的兩種主要模式
C2M模式從概念的提出到商業化落地,分化出兩種主要模式:
一是個性化定制模式。以數字化技術對前端設計、中間訂單處理、后端生產制造等環節的改造為基礎,在家居定制、服裝定制兩個領域率先實現落地。個性化定制模式一般以自營為主,最終落向一種新的品牌成長模式。
二是“平臺-工廠”模式。以平臺大數據對用戶需求的分析以及社交、社群對用戶需求的感知為基礎,將用戶需求匯總處理形成訂單,直接交付工廠,最終由平臺整合的供應鏈完成用戶交付,簡化中間環節。時至當下,拼多多“拼工廠”,阿里巴巴“淘工廠”“天天工廠”,京東“京造”,蘇寧“拼拼工廠”,以及創立之初就采用C2M模式的網易嚴選等國內主流平臺均以“平臺-工廠”模式入局C2M。
2.C2M呼應的兩個趨勢
C2M模式是電子商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交易環節高度成熟后,向兩端的自然延展,其中:
前端是更深層次的用戶觸達。傳統電商平臺流量增長見頂、流量成本激增,使新流量和提升轉化兩個方向上產生新的市場機會,具體體現在社交電商、短視頻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的崛起。這些模式無一例外都是與用戶建立高粘性,能夠實實在在激發、感知用戶需求,將電商模式的核心從“以流量為中心”推升到“以用戶為中心”,這是C2M模式的底層邏輯。
后端是更加極致的產業鏈接。互聯網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在銷售端單純的線上數字化階段,正處于線上線下融合階段,而下一階段必然是面向產業端的數字化。在C2M模式下,最大的阻礙來自用戶需求交付的效率,在國內電商市場,用戶很難接受動輒十幾天的收貨時間,只有在產業端用數字化方式直接連接工廠,才能將交付效率提升到用戶的接受范圍之內,這是C2M模式的底層支撐。
可以看到,C2M模式順應的是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趨勢。
二、 拼工廠基本情況
1. 用戶拼團直達上游工廠
拼多多的獨有優勢是在短時間內促成大規模拼團訂單,而這類訂單恰恰最符合工廠的“商業習慣”,既有穩定的訂單,又不需要承擔庫存。拼工廠模式的核心驅動力是用“訂單”賦能上游工廠,從而讓工廠有動力參與拼工廠合作。為了提升用戶體驗,拼多多為工廠制定了一套數字化改造方案,包括直播生產以及原材料采購記錄、監測報告、生產日志等信息的回傳,讓用戶能夠實時掌握訂單進度,建立用戶信任。在訂單完成生產后,工廠直接將產品交給配套的供應鏈服務商,并將訂單信息實時同步到拼多多后臺,實現工廠到用戶的直接交付,節省了中間的倉儲備貨環節,降低供應鏈成本。
圖1. 拼工廠基本模式
2. 半年7000萬訂單快速裂變
在拼多多新品牌計劃下,半年內拼工廠訂單快速裂變。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新品牌計劃正式成員已達106家,超過9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內的企業參與了C2M定制化生產,累計推出超過2200款定制化產品,訂單量超過1.15億單。
在企業側,新品牌計劃已幫助一批拼工廠獲得突破性增長。例如,創辦于1987年的孚日集團,高密毛巾出口份額連續20年第一,美國市場50%的中國毛巾由孚日生產,是名副其實的“全球毛巾生產霸主”,但在國內市場卻面臨著市場開拓難、產品品牌弱的困難。通過新品牌計劃,孚日集團去年12月9日在拼多多官方旗艦店推出99元出口優品全棉四件套等產品,據拼多多數據顯示,相較前30日均值,該店日成交額增長1735%,全店支付額增長1031%。
3. 從拼工廠擴充到產業帶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在細分行業內形成拼工廠樣板的基礎上,2020年將重點推進產業帶合作,將“百億補貼”下沉到優勢區域產業集群,和地方政府聯合推出“新品牌聯盟”,批量復制拼工廠。其中,在家紡行業,拼多多將傾斜資源培育100家銷售額過億元的家紡制造企業,在山東高密紡織產業帶,“新品牌聯盟”已經發展了包括孚日集團在內的首批15家企業。
疫情期間,拼多多與產業帶深度合作的優勢開始釋放,通過“產業帶復工線上大聯播”系列活動,有效帶動企業復工復產。3月19日,山東省菏澤市曹縣漢服源產地的180多家企業和商戶,為消費者在線直播推介了近5000款漢服及周邊產品。
三、 拼工廠模式的內在邏輯
1. 訂單驅動提升工廠利潤空間
拼工廠C2M模式是對傳統供需匹配方式的顛覆,由過去的預測型生產變成了按照需求訂單生產。由于拼多多直接連接了工廠和消費者,確保了訂單的響應速度和交付效率。這其中,拼多多在四個環節上能夠為企業創造額外的利潤空間。
一是拼團環節能夠產生大規模訂單,且社交拼團模式有效調用了包括朋友圈在內的私域流量,較傳統平臺模式節省出高額的流量成本。
二是設計環節產品創新速度獲得提升。拼團模式下用戶需求明確,拼多多可通過平臺大數據指導工廠對產品在設計上進行優化,打造爆品。
三是生產環節降低工廠成本。大規模、穩定的訂單形成的規模效益,能夠降低工廠邊際成本;極致單品的高復購率能夠減少工廠生產線調整成本;而根據訂單采購原材料、輔料,能夠提升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
四是產品交付環節提高周轉率。C2M模式下,工廠沒有庫存壓力,減少了資金占用。同時,由于直接配送到用戶手中,沒有中間環節攤薄利潤。最重要的是,直接與平臺合作,賬期相對穩定,不存在與品牌商、零售商合作的賬期拖欠問題。
圖2.提升工廠利潤的四個環節
2. 平臺與工廠實現產業再分工
中國制造在國際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長期的訂單生產方式已經讓工廠形成固化的商業習慣,在轉型自主品牌過程中,自身的營銷通路和經驗嚴重不足,價格優勢很難轉化為規模優勢。
拼工廠合作模式,平臺和工廠兩者完成了整個銷售鏈路,實現了產業鏈層面的再分工。其中,工廠負責產品設計、生產,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而平臺則負責匯集訂單、品牌傳播和訂單履約交付。通過二者合作,砍掉了大量的中間環節,轉換成為性價比,返利給用戶、平臺和工廠。
3. 流通和營銷環節價值回歸制造
在傳統鏈路中,品牌商掌握著渠道和用戶,通過訂單議價能力壓低制造企業利潤來覆蓋自身的流通和營銷成本。而制造企業長期從事訂單生產形成了固有思維,知道怎么做好產品,但不知道怎么做好品牌,這是國內制造企業的普遍困境。拼工廠鏈路的優勢在于通過新的產業分工,企業負責產品、拼多多負責品牌和供應鏈,最大程度簡化流通和營銷環節,從而使價值回歸制造,改變微笑曲線。
圖3. 傳統鏈路與拼工廠鏈路比較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