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轉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所謂堵截,主要在國際形勢和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的倒逼。中美貿易戰對我國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提出更高要求,也讓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要考慮如何給予芯片、操作系統、5G等核心技術和產品更多發展的沃土;而后疫情時代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現狀,也讓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盡快進入追求效率和效果的新階段。
而所謂追兵,也是一直以來傳統企業和新興互聯網公司兩個陣營所面臨的老問題。因為歷史包袱、行業現狀、安全合規等諸多限制,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直就像“帶著腳鐐”跳舞,困難和挑戰要比生而數字化的新興互聯網公司多得多。但是機會面前人人平等,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如果腳步過慢,就會被更多互聯網公司超越。
面對這一切,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不僅僅需要迎難而上的勇氣,更考驗改革和實踐的大智慧——在剛剛于6月19日召開的騰訊云TVP數字化領航者高峰論壇上,來自工業、金融、教育、零售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卓越先行者,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專家,以及一線信息化領導者和實踐者,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工業、金融、教育、零售等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獨特場景,任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都沒有通用方法論。
企業數字化轉型既要大刀闊斧,但也絕不能冒進。
數字化轉型實際上是一種數字化遷徙,遷徙是背井離鄉,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
數字化時代的組織變革之道,是領導人自己要變,成為布道者、設計者、伙伴。對于領導者,數字化改革是跟我說,不是給我上。
數字化轉型是變軌換道,而不是彎道超車。
以上僅呈現了本次高峰論壇部分精彩觀點,在半天主會和四場并行分論壇上,我們拒絕紙上談兵,直面企業數字化轉型一個個深層次問題。
同時,這次大會也是騰訊云TVP行業大使的首次正式集體對外亮相。
企業數字化轉型,拒絕紙上談兵
在上午主會第一個環節,騰訊云副總裁趙建春帶來精彩致辭。在趙建春看來,企業數字化轉型變得愈發迫切跟中國經濟當前的發展變化有很大關系:人口紅利的消失讓每個企業都開始考慮如何通過新技術提升生產能力。
從2018年“930變革”開始,騰訊就在全面擁抱產業互聯網,借助騰訊在云計算、安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開放生態,為眾多行業提供數字化轉型服務。據趙建春介紹,今年5月14日,騰訊To B業務再次進行升級,聚焦三大戰略:進一步扎根行業、進一步深耕區域市場、成立業務經營管理團隊,以幫助客戶全面實現數字化轉型。
作為機械工程領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大會致辭中強調了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有四個特點:從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物聯網技術;從虛擬現實技術發展到增強現實技術;從網絡計算技術發展到云計算技術;從機器學習技術發展到深度學習技術。形成了幾個典型的縱橫交叉領域,包括工業互聯、混合現實、大數據、人工智能,這幾個縱橫交叉領域的最典型應用就是智能制造。制造業是典型的主戰場,沒有制造業就不可能先行先試。”
對于這一觀點,同為制造業信息化領域專家的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張宇在演講中做了進一步說明,并對工業互聯網助力制作業數字化轉型做了介紹,她指出,工業互聯網是促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我國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工業互聯網連續4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十四五”規劃里面,也強調要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這也佐證了譚建榮院士的觀點,可見國家對制造業信息化的重視程度以及其本身的重要性。
張宇進一步說明:“去年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做了一個測算,2020年工業互聯網產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78萬億,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雖然各個行業的業務場景和現實狀況不同,但是從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人才建設等方面來看,必須承認金融企業走在其他傳統企業的前邊。
對此中國金融學會金融科技專委會秘書長、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巡視員楊竑表示:金融信息化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在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創新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這方面金融行業本身也確實有著先天優勢,主要體現在:首先是數字資源的豐富,經過40多年信息化建設,金融系統積累了大量高價值的數據,擁有用于數據分析的基礎資源;其次是業務內在需求,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倒逼下,整個金融行業的運作模式正在重構,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第三是技術支撐強大,這主要來自于產業和金融服務領域的數據產品越來越成熟,技術越來越豐富,部署的成本也在直線下降。
不過楊竑秘書長認為金融行業的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創新也面臨嚴峻挑戰,包括數據資產管理應用水平有待提高、技術架構轉型是數字化轉型重大課題、行業標準語安全規范仍待完善、頂層設計和扶持政策還需強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的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也獲得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雖然一場疫情給予在線教育井噴式的發展機會,但是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周傲英卻給當前的在線教育潑了點“冷水”,他在演講中表示:“無交互非在線,無主動非學習,無數據非智慧”。在線學習的優勢在于,可以利用平臺、數據和技術來實現常規的線下學習無法實現的“大規模個性化”和“碎片化系統性”學習。新型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是實現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就是要回到教育的本源,即,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溝通,教育的任務是教孩子改變世界。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根本上的解決,那就不是真正的在線教育,只是把線下的教育搬到線上而已。在新型教育信息化如何促進教育的變革和創新方面,他主張教育信息化的根本出路是向互聯網公司看齊。
跟教育行業類似,一場疫情也給零售企業的線上業務帶來了更多發展機會,同時也倒逼零售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腳步。中國國際商會產業供應鏈委員會副秘書長張明鐘代表零售企業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未來每一個實體零售企業都應該往智慧零售轉型,一個路徑是傳統做商超、購物中心的企業加速數字化,他們更懂玩法;另一個路徑是類似京東的電商企業往線下走,尋求線上線下的結合,互聯網公司一旦深入線下,未必比傳統企業差,也會給傳統零售企業帶來挑戰。”在張明鐘看來,技術和零售行業的融合,其關鍵就是把人、貨、場景三個環節打通。
本次大會是騰訊云TVP行業大使的首次正式集體對外亮相,騰訊云運營總經理田超向與會者進一步闡述了TVP行業大使計劃的愿景與價值。
數字化轉型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賦能各行各業,也是互聯網生態和產業生態緊密融合的過程。在田超看來,生態融合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詞,而共創生態也是騰訊云近年來一直專注做的事情。
自從2018年12月騰訊云TVP計劃發布以來,已有270+位專家加入TVP大家庭,通過線上線下各種形式進行交流分享。這其中很多TVP專家不僅是技術領域的實踐者和領導者,也是所在行業的信息化技術創新和變革的先行者,與騰訊云創建全行業數字化生態的理念不謀而合。基于這一背景,騰訊啟動騰訊云TVP行業大使計劃,希望大家合力打造一個有影響力,輻射到全行業、多產業的交流平臺,共同加速整個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智慧金融:利用數字化打造差異化競爭能力
信創時代,金融信息化如何利用自主可控技術,提升金融行業信息化核心技術能力,是擺在每個金融信息化從業者面前的核心問題。此外,金融信息化還面臨科技自主研發之路應該如何走、如何讓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等諸多問題。
在下午智慧金融分會場上,來自金融信息化領域的各位專家就以上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在上午的主會場發言中,來自金融信息化的專家把數據治理和數據應用創新譽為金融信息化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從數據安全角度,龍盈智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數據科學家王彥博博士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我們今天所說的數據安全治理與隱私保護,是來源于信息安全、數據治理及個人信息保護這三個方面,這是數字經濟時代金融領域運用數據、保護數據的關鍵問題。我們運用數據之前要先考慮如何保護數據,然后再對其進行有效的價值挖掘與應用。”今天王彥博博士演講的主題即為:面向數據安全治理與隱私保護的金融文本數據內容智能發現與分級分類。
道富銀行是美國現存的第二古老的銀行。道富銀行董事總經理李卓從國內外金融機構IT投入分布的角度,討論了遺留系統對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挑戰。國外的大型金融機構的IT投入普遍占到企業全年總營收的15%甚至更高,而國內金融機構的這一比例,最高的也沒有超過5%。但是國外金融機構因為信息化程度高,IT投入的很大部分都被系統的維護吃掉了。當遺留系統占比過高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技術負債很高,企業的IT投入真正能投入到新產品新特性新業務研發上的能力就非常有限。這一點國內的機構是要引起關注的。
如果說以上發言都是各位金融信息化實踐者的心得,騰訊云金融云戰略運營總監吳悅寧則從合作伙伴的角度,分享他的觀察。“金融機構在數字化建設時,通常比較注重建設各類平臺,但當所有金融機構用著相似的平臺,如何才能脫穎而出呢? 我們認為要想脫穎而出,金融機構的數字化轉型要積極關注動態視角,要從新連接,新模式,新動能中尋找持續的相對比較優勢,真正做好數字化經營,才能最大化地獲取數字化紅利”
工業互聯網:用信息化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匹配問題
對于制造業來說,如果說過去幾年還能以歷史包袱太重作為數字化轉型腳步過慢的托辭,后疫情時代,在我國制造業面臨著勞動力短缺、需求疲軟、貿易萎縮等嚴峻挑戰的時刻,制造業信息化必須要加快步伐,因為它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
在制造行業分會場,首個發言的嘉賓是騰訊云智能制造總經理梁定安。在他看來,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通過信息化來解決供給側和需求側匹配的問題。
“傳統制造企業更多的是建一個工廠,買一批設備,把產品生產出來,然后再拿著產品去找市場。但是通過我們的觀察,整個消費者市場或者整個B端市場,隨著這幾年一些新技術、新趨勢的沖擊,需求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制造型企業,能不能最快地感知到需求,從而去更好地規劃我們的供給側,去規劃我們的整個供應鏈產品的設計,在研產供銷服整個鏈條上幫助我們通過信息化手段打通消費端,這才是關鍵,也是騰訊在進入工業互聯網賽道后提出的核心想法。”
從邊緣計算中的一個具體應用場景:5G+工業互聯網SCADA,凌犀物聯董事長萬能分享了他對制造業信息化的理解。“以應用為核心,全場景功能、全棧式技術、支持個性化定制,5G+工業互聯網SCADA平臺上面所有的應用能夠建立開發者生態,讓這個生態變成一個真正的自來水式的打開即用的數字化市場”他號召制造業從業者、用戶、開發者、關鍵技術研發者,包括騰訊,能夠面向工業現場合力打造一個工業智能體,實現“端邊云網用智”的一體化。
如果說萬能演講中理論的比重更大,富士康工業互聯網首席數據官劉宗長的分享則更加偏重實踐。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實踐的核心經驗,就是“燈塔工廠+數字底座”。據了解,截止2020年,富士康已擁有10座內部認證的“燈塔工廠”,向8個行業龍頭輸出燈塔工廠整體解決方案。劉宗長介紹,除了燈塔工廠的標準之外,富士康工業互聯網也做了其他一些技術上的可復用標準。今年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要做的事情就是怎么把“燈塔工廠+數字底座”上面的用例規?;?。
在主題分享最后一個環節,中輕工業互聯網總經理范維肖發表了他對開源的一些想法。“企業級服務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市場,需要的是協同。開源不只是開放源代碼,開源是一種協作方式,關鍵是合作和共贏。對開源,我認為關鍵是解決‘反脆弱性’。”
智慧教育:科技以人為本
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教學相長,背后的核心都是人。所謂教育信息化,雖然是要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但是服務對象永遠是人。
作為騰訊云高等教育行業總經理,李峪在教育分會場的分享中以一個小例子,側面佐證了技術如何為人來服務。去年疫情下的停課不停學讓騰訊會議這個產品大火,但是一共只有四個按鈕的騰訊會議,為何會在去年做幾十次迭代呢?李峪介紹了騰訊會議這個只有四個按鈕的部門,究竟做了什么。“騰訊會議可以做到在網絡70%丟包的情況下,視頻不花屏、不卡頓;在網絡80%丟包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語音通暢。背后的動力和邏輯就是科技以人為本,希望學生們能夠以最小成本去學習。”
李峪指出:“依托騰訊連接11億用戶的強大能力,圍繞“科技助力以人為本的教育”的核心理念,騰訊智慧高校針對學習者、教育者、管理者和建設者的不同需求,圍繞“樂”、“易”、“智”、“合”提供不同的體驗,將騰訊會議、騰訊微校、騰訊樂享、科研云、企業微信、招生通等功能和平臺整合,連接海量師生用戶,化身高校數字化升級助手。李峪表示:“對幾百年沒有改變的教學空間做最基礎的改變,讓它實現數據化和在線化,我們的目標是想做每個老師都會使用的教室。”
在李峪之后,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大學的三位信息化實踐者各自分享了所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經驗。
復旦大學信息中心主任文捷介紹,“十四五”末,復旦大學信息系統要基本建成“三個服務體系”,即信息化教育教學融合發展體系;信息化科研創新服務體系、信息化后勤服務體系。
南京大學教授裴雷介紹了國內各大高校在信息化上的整體現狀。清華大學做教學管理的本研一體化;北京大學啟動數據共享平臺建設工作,瞄準數據資產;浙江大學構建以人為本服務、打造信息建設生態;南京大學則建設線上社區智慧生態。在裴雷看來,現在各大高校都開始重視信息化以后,會發現數據不僅僅是高校管理的一種手段,而且更可能未來會成為一個大學競爭的核心基礎設施。當大學意識到信息化跟大學的圖書館、實驗室同等重要的時候,會逐漸開始重視起來。
西北大學陜西教育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新瑞在分享中歸納了目前高等教育信息化所面臨的四個新挑戰:如何打造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服務體系;如何構建新的學習資源服務模式;如何形成生產者、消費者鏈條,用新技術保護老師的版權;如何提升學習服務的體驗。
智慧零售:進入改革深水區
智慧零售最近被廣泛提及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提出。消費作為內循環的“三駕馬車”之一,已經連續六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但是在這樣一個欣欣向榮的場景下,零售行業都面臨著愈來愈大的壓力,數字化轉型,可能是緩解壓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零售信息化也成為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在智慧零售分會場上,騰訊智慧零售商務總經理葉劍把整個零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形象概括為從原來的淺水區慢慢走向深水區。“從2016年到2020年中國線上、線下零售銷售總額來看,逐年整體規模其實是沒有明顯變化的,貌似線上線下業務的結構變化也不太大,到底變化在哪呢?我們發現微信小程序的增長非常顯著,從2019年到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都在100%。這些數據背后的結構變化提醒我們的零售企業:我們要搶存量生意,這是非常白熱化的競爭。以微信小程序為例,其實這就是你自己的私域,你自己的私域有沒有去布局?如果你沒有布局,市場不會等你。”
在多點Dmall總裁張峰看來,零售做的就是渠道,渠道整個端到端既有消費互聯網也有產業互聯網,而這次的變革是由消費互聯網推動的。從產業端來說,只有供給側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以零售為例,不管是供應鏈的管理,門店的管理,營銷的管理還是消費者的運營,都用新的技術重做一遍。張峰特別強調:“重做的并不是老的流程,而是把業務解構、重構,通過模塊化的方式提高效率。”據了解,目前多點零售聯合云重構零售產業鏈,可以為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
作為國潮代表品牌之一,相信每個國人對李寧都不陌生,在李寧集團CIO朱遠剛的分享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李寧集團的數字化運營、決策平臺,這也是李寧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該平臺主要支持李寧集團內部運營決策效率的提升以及業務運作效率的提升。包括產品規劃、產品設計開發、組貨訂貨、生產鋪貨、門店運營幾個模塊。據朱遠剛介紹,數據決策支持平臺現在也在整合集團內部數據以及與第三方合作獲取的數據,希望在不同業務階段,在渠道管理、需求預測、零售運營各個階段給予公司決策支持。李寧集團目前也在建設業務中臺和會員中臺,實現對公司線上線下不同業務系統、資源的整合。
相對于多點Dmall、李寧,白酒是一個太傳統的零售行業了,但這并不妨礙白酒企業借助數字化玩出花樣。對此舍得酒業CIO張北平表示:舍得酒業的數字化要聚焦于公司戰略定位,營銷是舍得的戰略重點沒有之一。圍繞這一戰略重點,舍得酒業的數字化首要就是解決供需的矛盾,你的什么產品賣給什么樣的消費者,提升匹配度。另外,就是解決及時性的問題。在匹配度的前提下,把品牌和產品交付到消費者手里,無論是B端還是C端,本質都不變。
結語
企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長期戰略,既考驗智慧,也考驗韌性,沒有捷徑可走。借助于騰訊云TVP搭建的這個平臺,集結包括TVP行業大使在內的各行業信息化實踐者和改革者,愿我們攜手同行,開創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美好明天。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