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勝,福建石獅人氏,少時受經商風熏陶,有大志,喜讀書,卻不愛讀正經書,因此高一時輟學,投筆從商。因福建石獅是全國著名的服裝生產及批發基地,當地人擅長服裝貿易,因此蔡文勝的社會人生從服裝貿易開始。
國內8年,國際6年,蔡文勝做傳統服裝貿易爐火純青,此境界使他自然產生人生無追求的絕望。因此,在1999年很有些錢的蔡文勝,唯一的想法是盡快做一些有突破性的事業。于是,在一些偶然機會的催化下,蔡文勝發現了技術含量較高的互聯網。這是人們把福建成功商人蔡文勝與現265.com總裁蔡文勝發生聯系的開端。
2006年3月23日晚,蔡文勝參加DoNews周際沙龍5G評論,并在21:00左右做主題演講,題目是《域名秘籍與站長大法》,全程回放已經記錄在案,并由劉韌親自發布。劉韌給蔡文勝的規定動作是:首先,蔡文勝暢談如何評估域名的價值;其次,大家自由向蔡文勝提問。
以前,蔡文勝很少在5G露面,但是這一次蔡文勝來了,而且神采奕奕,搶了好位置。側面打聽,了解到4月20,“第三屆中國站長大會暨2007中國站長論壇”就要在蔡文勝老家不遠處福建廈門召開。蔡文勝來5G既是給劉韌老大捧場,也是借機向各路網絡大俠PR。但是聽眾似乎已陶醉在PR中,身在PR卻渾然不知,末了竟然鼓掌喝彩(5G大俠牛人居多,歷史上似乎不曾給人鼓過掌),可見蔡文勝的PR功力。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輕,有好事者在5G角落冷眼觀察,發現蔡文勝征服5G牛人的演講中,如何帶領草根站長共同奔小康倒也尋常,其中亮點俱在域名致富之道。因此,蔡文勝的人名傳不妨從域名開始。
根據有關記錄,2000年,蔡文勝看到一篇新聞報道說,國外有一個域名賣了750萬美元。商人蔡文勝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生意能掙大錢。隨著對域名的了解,蔡文勝發現中國的很多域名已經被外國人搶注。比如,中國2112個縣名,80%以上都被外國人搶注。于是他把剩下的100多個域名全部注冊下來,并想辦法從持有中國縣市域名的外國人手中,用賣衣服掙來的錢買回80%以上的域名。這些域名中的90%后來都打了水漂,但是蔡文勝沒有泄氣,傳統商人的韌性使他更加專注。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蔡文勝摸到了域名的很多規律,并逐漸形成了一套對域名的認識體系。依靠敏感的商業嗅覺,他先后注冊了幾千個重要的域名,并在2001年一年就凈賺幾百萬。這是前服裝貿易商人、現網絡知名人士蔡文勝在互聯網上賺到的第一桶金。
蔡文勝自認為是國際投資域名領域最成功的幾個人之一。但是在2001年域名投資最輝煌的時候,蔡文勝卻認為做域名只能算互聯網領域的投機貿易,他認為讓中國不會打字的人輕松上網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很有前途——值得一提的是,蔡文勝學會打字花了兩年時間。265.com就是在這種朦朧的思考下誕生的。
域名是蔡文勝的幸運符,他在互聯網的名氣最先是由域名帶來的。2003年12月29日,蔡文勝沖破數十萬搶注冊域名的投機人士,一舉拿下當時聯想旗下已經失效的價值上億的www.fm365.com 域名,一時間名聲大震。
蔡文勝搶注fm365域名的技術含量并不高,卻淋漓盡致地詮釋了他的商戰功力,以及對于商業和競爭的理解。要成功注冊域名,關鍵是掌握域名究竟在哪個注冊商手中,還要準確地了解搶注的域名到期的時間。蔡文勝建了一個數據庫,把所有有價值的域名全部收集起來,這個數據庫將提前通知他哪個域名即將過期。這一招使得蔡文勝輕松進入搶注fm365的第二輪爭奪,而此時的競爭者只有一萬多人。如何在一萬多人中取勝?蔡文勝要清楚域名到期的精確時間,要精確到秒,而知道這個時間的人不會超過1000人。高手對決驚心動魄,fm365在美國注冊,如正常使用國內服務器提交資料要比美國服務器慢0.01。于是,蔡文勝就毫不猶豫地租用了美國服務器。對手手動提交注冊資料5秒一次,蔡文勝就專門請人編寫了一個在服務器上自動提交資料的軟件,達到每秒千次。正是這種不惜一切,近似瘋狂,專注、偏執以及對細節的把握能力使蔡文勝贏得了搶注fm365大戰的最終勝利。
如此辛苦得到的域名自然價值不菲,但是蔡文勝后來做了一個決定,把fm365拱手相送聯想,從而避免聯想在面子上受到傷害。此舉給蔡文勝在業界贏得了仗義的好名聲。按照劉韌的評估,蔡文勝至少得到以下好處:近200萬廣告費;以快速的方式進入IT和互聯網領域;更多的人認識了蔡文勝,而且這些人都是有點身份的人。劉韌對蔡文勝的評價是:這人不計小利,有大智慧。
盡管蔡文勝的第一桶金是從域名貿易中得到的,但是給他帶來更多名氣和江湖地位的還是265.com。依據蔡文勝的回憶,他創建265的靈感來自“hao123”,這時候大概是2003年3月。他在研究后發現,這個網站很簡單,簡單到5分鐘就可以做一個。其特點是符合大多數中國平頭百姓的需要,不會打字就能連接到其他知名網站。
類似這樣缺乏技術含量的網站當時乃至今天都浩如煙海,十分不入互聯網資深人士的法眼。但不知蔡文勝使用了什么辦法,2003年5月1日,265.com正式上線的當天,點擊量就達到5萬人次。此后,265的點擊量就沒有停止過上升,并在一年后排上Alexa前100名。更加神奇的是,2004年6月,也就是在265.com正式上線的一年后,蔡文勝接到IDG的電話。正在北京的蔡文勝當天就和IDG洽談,并順利得到IDG千萬元投資,且仍由蔡文勝控股。此時,265.com只是個人網站,員工只有5人,尚未正式注冊公司。這段融資故事在今天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是卻被只有初中學歷的蔡文勝真實地發生了。
IDG全球高級副總裁、亞洲區總裁熊曉鴿后來針對此事表態:“對于投資,IDG從不輕率。蔡文勝能夠打動我們的,就是他腦子很清楚,你問他問題,談什么事情他都很清楚,這點非常重要。所以,從第一次會面后,IDG就基本決定投資這家公司了?!倍涛膭俦救藢Υ耸碌脑u價是:“IDG給265.com的投資打破了兩項慣例,第一,我是他們投過的所有創業者中學歷最低的人;第二,我是唯一沒有提交過商業計劃書的人?!辈涛膭俚慕Y論是:IDG顯然更看重他這個人。
265.com后來的發展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江湖擁有一席之地也已夢想成真。但是對于蔡文勝這個人,卻有很多耐人尋味的延續解讀。
蔡文勝涉足互聯網至今只干了兩件大事:一是域名貿易;二是265.com。不可思議地是,這兩件事他都輕而易舉地干成了。也就是說,互聯網人士蔡文勝至今還沒有失敗過。從蔡文勝的軌跡看,顯而易見的是,他所經歷的是商人的軌跡,而不是互聯網唯美人士或癡迷者的軌跡?;蛘哒f,在蔡文勝互聯網歷史的重大時刻,支持他決策的關鍵因素是對于商業的理解深度,而非僅對于互聯網的理解深度。事實上直到今天,很多圈內人都認為蔡文勝對于互聯網之是一知半解。但是,這并不影響蔡文勝對于互聯網生意的判斷。
蔡文勝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周鴻祎、馬云等一干互聯網牛人。周鴻祎是技術大拿,技術可能幫了3721一些忙,但是回過頭去看,決定3721命運的因素卻是他身上天然的商人潛質;馬云是一個地道的商人,是否技術大拿不得而知,但是與蔡文勝相比,學歷高一點,互聯網從業時間長一點,并天生具有煽動性。僅此而已。至于丁磊、張朝陽、李彥宏等一干人,原本均在文青、憤青、雅皮之列,卻有志于晉身商人之列,因而終成正果。最不幸的是一干文不文、憤不憤、雅不雅、商不商的“四不像”人士,屢屢折戟沉沙,遺憾天年。
從蔡文勝身上,悟出了一點道:互聯網其實是商人的事業。真要是由著純正血統的知識英雄們來折騰互聯網,也就剩下了折騰——雖為一家之言,卻屢屢為殘酷的現實所證實。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