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美國啟動新一輪的貿易戰,對來自中國進口的160億美元產品加征25%關稅,涉及279項關稅細目。中方隨即展開對等反擊,對美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征25%關稅。此次美國將貿易戰品類拓展到了眾多民生消費品,這對老百姓的消費和生活會產生多大影響?是否會導致消費降級?
就此,專家指出,消費升級實際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心理需求,總體趨勢并不會發生大變化。而別樣海外購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消費者對歐美進口商品的購買能力依舊強勁,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消費升級是社會發展的心理需求
今年上半年,“消費降級”隨著拼多多的上市而被大多數人談及。有觀點認為,老百姓因物價上漲,經濟收入受影響而轉向購買廉價商品,從而形成了消費降級,“吃涪陵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被媒體認為是中國當前正遭遇明顯的消費降級。
也有專家不同意消費降級的觀點。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所謂“消費降級”,是指國民整體消費方式從中高端轉向中低端、消費內容從精神轉向物質、消費手段從質量轉向數量。因此,衡量消費是升級還是降級最終要看整體消費結構的變化。
事實上,消費質量的確在提升。京東大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較2016年同期,參與高端消費的用戶群明顯擴大,累計下單用戶數增長91%。
不過,低價消費品受到青睞也是事實。“這也可能是消費理念提升的表現,消費決定變得更加冷靜實惠了。”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馮鋼認為。
貴不一定代表消費升級,便宜不一定代表消費降級。重要的是,能否在消費中感受到高于以往的品質和服務,這是一種心理需求,這種心理需求不會因為短期的經濟環境而改變。熊貓資本合伙人毛圣博在采訪中提到:“因為所有的消費都是人在做決策,而決策又是受需求驅動,受人最本原的心理訴求所決定,至于那些品質、品牌和性價比等因素,更多的是人的本質需求折射出來的一些表象。”
跨境進口數據顯示,消費升級依舊強勁
中美貿易戰對普通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目前看來也不大。據跨境直郵平臺別樣海外購APP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者對歐美商品的購買力依舊強勁,其中以購買美妝護膚品、時尚服飾鞋靴、箱包等居多,占購買總量的七成以上。這些品類的購買源于對消費者對更高質量商品,追求品質生活的需求。
“除了消費力不減的趨勢,我們還發現,現在消費市場已經不滿足于耳熟能詳的一些大品牌,小眾設計師品牌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青睞。”據別樣海外購APP的負責人介紹說:“因此,我們采取直接和歐美商家及官網合作的戰略,打通在線數據庫,將真正的歐美好貨帶給中國的消費者,像Rothy’s、Everlane這種在國內很難買到的舊金山小眾設計品牌,也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
他分析說,從跨境電商領域來看,消費升級在很大程度上對近5年以來跨境電商企業的變革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電商平臺要滿足消費升級心理也需要三大利器:
其一,隨著消費不斷升級,除了價格以外,質量、品牌逐漸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點,消費者對歐美時尚正品的需求,直接導致了海外直郵模式的爆發。這種模式由機器人在官網下單,商家直接郵寄到消費者手中,最大程度地降低假貨風險。由于直郵模式是采用個人行郵稅的形式進行報關,從個人下單,到商家發貨,由跨境電商平臺直接將訂單同步商家,并不涉及大宗貿易所產生的關稅,反倒在中美貿易戰中,獲得一線發展優勢。
其二, AI智能服務支撐消費體驗的升級。消費升級當然也表現在服務升級、體驗升級兩個方面。對于跨境電商用戶來說,可以自由地享受到個性化推薦的商品,不用去翻譯國外大段的英文來獲取商品信息,不處理繁冗的售后流程,就是服務升級和體驗升級的體現。這也是別樣APP在沉淀3年后獲得中美頂級資本投資,躋身行業黑馬的原因。
AI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則在跨境電商領域開啟了新的玩法,一個典型案例是美圖美妝在科技測膚方面的創新,還有結合城市天氣、環境等為用戶進行智能推薦等多重服務。
其三,從內容推薦到社交電商,是消費場景的升級。電商消費已經不僅僅滿足于購物一個消費場景,消費者更享受在種草的時候消費,在社交的時候消費,在大家共同探討商品時進行消費,消費場景和習慣的改變催生出社交類、種草類跨境電商平臺。
總得來說,消費升級也是用戶消費習慣的升級,生活品質的升級。也正是因為用戶需求的不斷變革,才誕生出一批優秀的跨境電商企業,未來,只有緊貼用戶需求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拭目以待。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