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劉寧 就在蘇丹“劫持”、埃及“短暫扣留”等多起境外中國公民的人身安全事件和問題引發廣泛關注的時候,2月初,商務部及時對外發布了《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指南》(以下簡稱《安全管理指南》),對“走出去”的企業在加強安全風險防范,保障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等幾個方面給予了詳細的指導。
《安全管理指南》的出臺是繼2006年外交部發布《中國領事保護和協助指南》后,又一個部委級的保護境外中國企業、個人安全的指導性文件。在中國對外投資逐年增長的背景下,《安全管理指南》的發布尤其引起企業的關注與重視。外 貿 知 識
《安全管理指南》根據此前商務部、外交部、發改委、公安部、國資委、安全監管總局、全國工商聯等幾個部委聯合發布的《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安全管理規定》的內容編寫,實用性強,指導性明確。對外投資企業通過《安全管理指南》不但可以了解和熟悉風險類別、風險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措施,更重要的是可以依據該文件,建立一套嚴密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
中國的境外投資增長迅速,同時所處的國際環境又變幻莫測,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的安全問題不僅需要企業自身意識的提高,有關部門對企業的預警和指導亦相當重要。對境外企業而言,《安全管理指南》的出臺及時、貼近、實用。
地方商務部門已經轉發商務部關于《安全管理指南》的通知。按照通知規定,對外投資合作企業應根據本企業海外經營的地區分布、所在行業、業務類型的不同特點,參照《安全管理指南》,于5月底前建立并完善本企業的境外安全管理體系和相關管理制度。
自改革開放始,中國對外投資起步。到2000年,“走出去”被提到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刺激企業“走出去”增速明顯。據有關統計,截至2010 年底,中國累計實現對外直接投資3172 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4356 億美元,簽訂合同額6993 億美元;對外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營業額736 億美元,簽訂合同額760 億美元,派出各類勞務人員543 萬人。外交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出境人員突破6000萬人次,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將近200萬。
顯然,在投資額度增加的同時,對外投資也呈現產品、資本、勞務等的多元化發展趨勢。
“走出去”增速的同時,企業和個人所處的國際環境也在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兩相結合使得傳統的安全因素與新增的安全因素相互交織,各類安全事件頻發,安全問題愈發復雜多樣。最近兩年,部分地區政局動蕩,一些地區經濟衰退,危機四伏,情況越來越復雜,境外企業機構和人員的安全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的確如此,近幾年,中國企業在非洲、南亞、南美等地都曾發生過企業員工被綁架、槍殺等事件,而且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呈現上升趨勢。
但是,中國“走出去”的戰略不會因為安全問題而止步。“十一五”期間,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率達34.3%;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率達32.5%,新簽合同額年均增長率達20%;對外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年均增長率達13.6%,新簽合同額年均增長率達16.6%,派出各類勞務人員年均增長率達9.1%。
中國企業現在已經遍及全球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預計“十二五”期間,境外中資企業機構和人員將繼續保持增長。與此同時,世界多極化趨勢明顯,全球化程度愈發深入,國家之間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微妙復雜,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對的環境將更加復雜,這表現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
因此,“走出去”和準備“走出去”的企業迫切需要建設科學有效的安全機制,做到事前預警、預防準確,事后應急、處理及時,以保障企業和人員的安全,減少損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