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區域“版圖”大規模擴張之后,央行對試點出口企業又進行了一輪大幅度擴容。
昨日央行發布公告,審定共計67359家企業參與出口貨物貿易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而此前此類試點企業僅為365家。
從365家到67359家,試點企業擴容185倍。業內人士認為,這將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帶來“跨越式發展”。
試點出口企業擴容185倍
根據央行公告,人民銀行、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和銀監會聯合審定北京、天津、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湖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和云南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計67359家企業參加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公告表示,上述試點企業自2010年12月3日起可按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報關手續,并享受出口貨物退(免)稅政策。
此前,第一批365家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出口企業僅在上海市,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和東莞。而由于牽涉到出口退(免)稅問題,該業務的出口企業名單仍需多部門審批通過,不涉及退稅問題的進口企業則不需要審批。
央行方面指出,此次參與試點的出口企業從365家擴大到67359家,將進一步推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發展,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
人民幣結算業務或跨越式發展 “此次大幅度增加試點出口企業數量,會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又一次跨越式發展。”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昨天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一是試點企業數量上的急劇擴大,二是區域覆蓋面更廣,已經從沿海城市擴展到邊境貿易地區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的85%以上金額是在進口業務上,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出口試點企業名單依然受限,另一方面是由于存在中長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相對比較旺盛。
連平則指出,此次試點出口企業數量的大幅度擴張就會使得出口業務方面有所突破,增速和占比將會明顯提高。
“這對希望用人民幣收款的出口企業而言肯定是件好事。”一位大型國有銀行上海市分行國際業務部副高級經理則相對謹慎地說道,“但個人認為對業務量的擴大狀況還有待觀察,畢竟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由進口業務驅動,出口企業議價能力相對不高,出口單筆平均金額也要小于進口。”
加強配套制度
一旦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規模繼續大幅增加,相關配套制度便會成為重中之重。
上述銀行國際業務部副高級經理就對記者說,比如在人民幣非居民賬戶(NRA)的開立方面,目前管理辦法只涉及開戶和銷戶管理,應該明確該賬戶的具體使用、收支范圍、交易對手等,監管方面對此仍在研究階段。
“人民幣NRA賬戶資金能否作為授信額度的擔保條件,或者作為境外銀行對非居民的融資質押,又或者能否通過這一賬戶購買外匯匯出去等,都是客戶關心的問題。”該副高級經理如是說,“此外,人民幣的回流渠道也很重要。”
連平則指出,隨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規模的急劇擴大,投資領域的使用規模也會穩步擴張,而預計境外官方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資產也會增加。
事實上,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已在以逐筆報批的個案方式做,其中包括人民幣對外投資、境外母公司向境內子公司增資擴股、人民幣支付股權轉讓交割款等。一位銀行人士就向記者透露,今年1~10月間,上海地區共有9家銀行發生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累計業務結算規模近30億元。
“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擴大之后,首先,會對境內人民幣資產投資產生更大需求,已有的投資渠道包括銀行間債券市場,此后股票市場等也將逐步開放,應該很好地在投資渠道上加以前瞻性考慮,留出發展空間,否則境外非居民持有人民幣的積極性會減弱。”連平對記者說。
“其次,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相當規模在香港流通,包括在香港銀行間市場可以相互拆借、銀行可以將人民幣資金進行放貸等都會發展起來,由此發展產生的香港離岸市場人民幣利率和匯率的套利如何管理,將會逐步放到桌面上。”連平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