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出口企業可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部分抵消出口退稅率下調的沖擊,但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將是國際競爭力下降,最終將對外貿出口造成影響.
不久前,《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出口退稅率的通知》正式出臺,規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一般性出口產品退稅率,調低或取消國家限制出口產品和部分資源性產品出口退稅率。在現行出口結構下,出口退稅率平均下調3個百分點左右。同時,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出口退稅的新機制,已欠退稅款中央財政從明年起采取全額貼息解決。
退稅是外貿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目前外貿業務中利潤的主要來源。為便于管理,國家假定所有產品均為國內流通與消費,因此普遍征收增值稅,稅率高達售價的6%~17%不等。正規情況下,國內采購或出口前的價格均為含稅價,即已經繳納了增值稅的價格。而產品用于出口的話,這部分稅就不應征收了,已經征收的可以按照程序部分或全部退返給出口商。
負面影響
第一,最直接的影響是企業出口成本提高、利潤下降。如占中國出口貿易較大比重的部分機電產品、服裝和棉紡織品退稅率由現行17%降至13%,低了4個百分點,而每降低1個百分點,出口成本將增加1%,這意味著生產機電和棉紡織服裝產品的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4%。雖然出口企業可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部分抵消其沖擊,但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是國際競爭力下降,最終將對外貿出口造成影響。
第二,對自營出口業務、產品附加值較低的傳統商品及產品銷往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影響相對較大,這些企業規模較小、利潤本來就低,有些還是靠出口退稅來維持,而退稅率下調后產品成本上升、競爭力下降,導致部分企業轉產或倒閉,必將造成新的人員失業和下崗,給社會帶來負擔。一些僅靠價格戰打天下的中小型出口企業更面臨被踢出局的險境。同時,對出口企業上游的供應商的利潤和下游的銷售環節利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具體影響多大要看企業在貨物的供應流轉里的分量有多重。
第三,使企業在提價問題上左右為難。一方面,部分企業正在醞釀提高成交價格,以抵銷出口退稅下調所帶來的影響,但另一方面這樣做將面臨喪失訂單,丟掉市場的風險,令企業左右為難。
第四,25%的出口退稅款由地方政府承擔后,有可能產生新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國內市場分割局面。因為出口企業所在地不可能收取出口產品上游所有的增值稅,但卻要承擔出口退稅。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會從自身利益出發,或者限制出口,或者拖欠出口退稅,其結果都將沉重打擊企業出口積極性。
第五,對海外采購商的在華采購計劃也會有一定影響。事實是所有海外買家都不希望漲價,但目前面臨的只有和供應商重新敲定價格的問題。其中大部分中小采購商均早早簽單,以盡量避免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
[1] [2]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1206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