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海關創辦了中國近代郵政制度,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海關大龍郵票”。
1888年,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津海關賜書匾“津海新關”,此匾作為國家級珍貴文物收藏在天津海關關史陳列室。
新中國誕生后,1950年2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津海關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海關”。從此,天津海關獲得了新生。
天津是我國北方和環渤海區域重要經濟中心、“三北”地區主要出???、歐亞大陸橋頭堡和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在這樣一個重要口岸,天津海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逐步成為海、陸、空、郵監管門類齊全的正局級直屬海關,目前下設19個部門、6個隸屬海關、5個直屬單位,并設有5個海關總署派駐單位,截至2005年年底,共有干部職工1466人;監管面積1.1萬多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0多公里。
基本職能
天津海關主要從事以下幾項業務:
一、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貨物、物品
2006年,天津海關共監管進出境貨物12539.79萬噸,辦理報關單212.58萬份,監管進出境人員102.7萬人次、運輸工具21782架(艘)次。
二、執行國家對外貿易政策和各種進出口管理規定
作為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部門,天津海關目前執行著國家十幾個部委100多項貿易政策,涉及進出口貨物許可制度、配額管理、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等。
三、征收關稅及其他稅、費
天津海關自1999年稅收首次突破100億元以來,已連續八年保持高速增長。2006年稅收達562.35億元,位列全國第2名。目前平均每個工作日入庫稅款2.24億元。
四、監管加工貿易和保稅貨物
天津海關承擔著占天津市進出口總值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的監管任務。具有天津特色的“電子賬冊+聯網核查”,已成為海關加工貿易監管主要方式。關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齊全,已初步形成以區港聯動為龍頭,以保稅物流中心為樞紐,以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為網點的多元化保稅物流體系。
五、編制海關統計
天津海關充分發揮海關進出口統計監測預警作用,及時向海關總署、天津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提供口岸外貿進出口情況分析,為中央和地方黨政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此外,還為企業和外商投資提供高質量的統計信息咨詢服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