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上海關區出口紡織機械及零件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70.8%,但與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8年同期相比依然下降22.4%。其出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單月出口額連續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但仍未恢復至金融危機前水平。上海關區紡織機械出口自去年12月份結束了長達16個月的持續下降之后,呈現連續大幅增長勢頭。今年前4個月,上海關區單月出口額增速均高于45%,其中3月份更是達到2008年8月以來的單月出口新高,4月份當月出口0.6億美元,增長63.3%,但較危機前同期仍下降20.2%(下圖)。
二、一般貿易出口近占8成,加工貿易出口成倍增長。今年前4 個月,上海關區以一般貿易出口紡織機械及零件1.6億美元,增長51.4%,占同期關區紡織機械及零件出口總額的79.8%,較去年同期回落10.2個百分點。同期,以加工貿易出口0.3億美元,激增1.9倍,占同期關區紡織機械及零件出口總額的16%,比重較去年同期提高6.5個百分點。
三、外商投資企業躍居出口首位,私營企業出口增勢較弱退居第2。今年前4 個月,外商投資企業經上海關區出口紡織機械及零件1億美元,增長1.2倍,占同期關區紡織機械及零件出口總額的49.6%,比重提高10.9個百分點。同期,私營企業出口0.6億美元,增長24%,低于同期關區紡織機械整體增速46.8個百分點,所占比重為28.9%,較去年同期回落10.9個百分點,退居第2位。此外,國有企業出口0.4億美元,增長71.8%。
四、東盟取代印度成第1大出口市場,對日本和拉美地區出口成倍增長。今年前4個月,上海關區對東盟出口紡織機械及零件0.4億美元,增長1.2倍,但比2008年同期仍下降10.8%,占同期關區紡織機械及零件出口總額的20.3%,超越印度成為上海關區第1大紡織機械及零件出口市場。同時,對印度出口0.3億美元,增長7.3%。此外,對日本、歐盟和拉美地區均分別出口0.2億美元,分別上漲2倍、77.2%和3倍,分列上海關區紡織機械出口市場的第3至第5位。
報關員考試網五、高價位整機出口呈現量價齊升,其中化學纖維變形機取代繡花機成為第1大出口品種。今年前4個月,出口額前10位的整機產品中,平均價格在每臺5000美元以上的有6種,而去年同期僅3種。其中化學纖維變形機出口91臺,價值0.2億美元,分別增長6倍和32.1倍,取代繡花機成為關區紡織機械整機第1大出口產品,其出口平均價格達每臺18.4萬,上漲3.7倍。同期,繡花機出口0.1億美元,下降34.6%。
六、出口企業集中度較低,小型企業數量近半。今年前4個月,上海關區出口紡織機械及零件的企業共1268家。其中,出口額達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為39家,僅占企業總數的3.1%,而出口額在1萬美元以下的企業達到573家,占企業總數的45.2%,合計出口額占同期關區紡織機械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0.9%。同時,今年前4個月有出口記錄而去年同期沒有出口的企業共692家,其中出口金額在1萬美元以下的達356家,所占比例高達51.4%。
隨著全球紡織工業和訂單向亞洲周邊國家,帶動以東盟為首的東南亞地區對紡織設備的需求愈發旺盛。同時,自今年1月1日起,我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為紡織機械出口創造了有利條件,促使今年以來紡織機械行業呈現出恢復性增長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