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度山東口岸煤進口量價齊增
3月份進口量激增
據青島海關統計,第一季度山東口岸進口煤566.4萬噸,價值6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5倍和6.4倍;進口平均價格106.2美元/噸,增長13.6%。主要特點:
一、今年1月份和3月份進口量激增。今年1月份,山東口岸進口煤230.8萬噸,接近2009年單月進口量峰值。由于春節假期等因素,2月份進口量雖較1月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長2倍。3月份進口219.4萬噸,同比增長4.4倍,環比增長88.8%(下圖)。
二、一般貿易占主導。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煤560萬噸,增長5.8倍,占同期山東口岸煤進口總量的98.9%;同期,以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方式進口6.4萬噸,同比增長24.4%,占1.1%。
三、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為進口主力,進口倍增。國有企業進口煤255.4萬噸,增長5.1倍;私營企業進口231.4萬噸,增長4.6倍,上述兩者進口量合計占同期山東口岸煤進口總量的85.9%。同期,集體企業進口70萬噸,增長16.2倍,占12.4%。
四、東盟、澳大利亞為主要進口來源地,自俄羅斯進口量倍增。自東盟進口煤213.2萬噸,去年同期無進口;自澳大利亞進口185.8萬噸,增長6.6倍,自上述兩者進口量合計占進口總量的70.5%。同期,自俄羅斯進口62.7萬噸,增長1.2倍,占11.1%。
第一季度山東口岸煤炭進口量價齊增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工業的強勁復蘇,發電廠開工率不斷提高的同時國內煤炭價格不斷上升,導致電企與煤企的矛盾也在不斷升溫,電企海外購煤的動力和意愿不斷增強。同時,國內煤炭產業仍處于資源整合期,加上煤礦事故頻發,產能恢復受到較大影響,在當前煤炭需求激增的形勢下,通過大量進口以平衡供需差。另外,受全球經濟的逐漸好轉的影響,國際上對煤炭的需求量將不斷加大,日澳動力煤長協價格上調帶動越南、印度尼西亞煤炭價格跟風上漲,今年以來國際煤炭價格大幅上漲。
值得關注是:一是國內煤炭價格上升,煤企電企矛盾加劇。國內煤炭資源分布不均,道路不暢等因素產生了國內煤炭開采難、運輸難等問題,以至于我國煤炭價格并不穩定,隨著資源整合的不斷深入,煤炭產品本身的生產成本將有可能繼續提高。同時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復蘇,國際上對煤炭的需求量將不斷加大,會進一步加劇國內煤炭價格的繼續攀升。煤炭價格的上升必將價格壓力轉嫁到鋼鐵、焦炭、電力等下游行業,尤其是煤電雙方對煤炭供應的價格將更難達成協議,煤企電企之間的矛盾將加劇。
二是煤儲體系不完善,存在短期“煤荒”隱患。從需求上來看,去年下半年在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帶動、冬季雨雪冰凍天氣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國內煤炭需求大增。資料表明,2009年西南五省(市、區)水電發電量占全國比重達到44.7%。專家測算,今年以來西南五省(市、區)干旱至少會使全國60%以上的水電發電遭受嚴重影響,水電供應下降,也使得下半年用電對火電的極為依賴。從供應上來看,山西地區煤炭資源整合短期產能難以釋放,我國煤炭運力方面,煤炭市場的運力配置不足,部分地區運煤的“卡脖子”問題還有待解決。在這樣的供需狀態下,煤儲不到位 ,不能及時轉化為有效的煤炭供應,進而造成局部地區的“煤荒”問題凸顯。
為此建議:一是煤炭行業不能單純以擴大產能為發展目標,而是要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環境負擔,減少生產事故;二是建立并完善國家煤炭儲備體系,通過合理的煤炭儲備體系,降低煤炭消費的不確定性,以緩解國際市場價格供求波動對國內的影響,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三是加強節能環保投入,提高煤炭的實際利用率,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