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0年上半年,經深圳口岸進口汽車8758輛,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0.1%;價值4.6億美元,增長38.5%;進口平均價格為每輛5.3萬美元,微跌1.1%。主要特點有:
一、6月份進口量大幅減少,連續2個月出現負增長。今年前4個月,經深圳口岸汽車進口量均保持同比較大幅度增長,除2月份外,各月增幅均在70%以上,其中1月和3月進口增幅分別高達1倍和99.4%。但5月份進口量僅為625輛,同比減少21.6%,年內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6月份當月延續下滑勢頭,大幅減少52.5%,僅進口439輛;價值3117萬美元,減少7.1%。
二、一般貿易進口逾9成,加工貿易進口成倍增長。上半年,經深圳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汽車8285輛,增長42.4%,占同期深圳口岸汽車進口總量(下同)的94.6%;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417輛,增長1.9倍。
三、主要自歐盟進口,自美國進口增速明顯放緩。上半年,經深圳口岸自歐盟進口汽車7281輛,增長49.5%,占83.1%,其中,自德國進口4379輛,增長23.2%;自英國進口2463輛,增長2.6倍。同期,自美國進口汽車1344輛,增長11.4%,增速較5月份的27.9%大幅放緩16.5個百分點。
四、外商投資企業主導進口,私營企業進口成倍增長。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經深圳口岸進口汽車5870輛,增長20.6%,占67%;私營企業進口2841輛,增長1.3倍;國有企業進口38輛,大幅下降50.6%。
五、汽油型乘用車是進口的主流車型,且中等排量汽油型乘用車進口大幅增長。上半年,經深圳口岸進口汽油型乘用車(包括小轎車、小客車和越野車)7170輛,占81.8%。其中,排量在1.5至3升的中等排量汽油型乘用車進口3789輛,大幅增長45.3%;排量在3升以上的大排量汽油型乘用車進口3076輛,增長10.8%;同期,排量在1.5升以下的汽油型乘用車進口305輛,下降18.4%。
上半年經深圳口岸汽車進口大幅增長的原因有:
一是國內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居民購車意愿增強。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勢頭,居民收入穩步提升,去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7175元,增長9.8%
[1],今年5月份,我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08
[2],為2006年以來的月度新高,國內經濟發展帶來了汽車消費結構升級的需求,形成了新的較大的市場空間,加上全球經濟回暖后,在市場趨好的形勢下,國內供應商紛紛開始加大了訂貨量進行庫存回補。
二是優惠政策刺激市場銷售快速增長。2009年下半年起,汽車下鄉政策效應明顯,以舊換新、購置稅減征等一系列汽車惠民政策疊加等因素影響,國內汽車市場繼續穩定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為847.22萬輛和718.53萬輛,分別增長44.37%和30.45%,其中,乘用車產銷量為626.95萬輛和541.75萬輛,分別增長45.03%和25.58%
[3]。
值得關注的是,在國家政策走向、供求關系變化與終端庫存增加的共同作用下,近期經深圳口岸汽車進口出現明顯下滑。今年5月份以來,部分國外汽車進口企業為節省成本,將部分進口車型陸續轉移至國內其他海運口岸進口,減少從皇崗陸路口岸進口的成本(據測算每輛汽車可以節約2000元人民幣左右)。除了口岸轉移因素外,近期國家為減輕通脹壓力,抑制房價上漲過快過猛,連續出臺調控政策,對銀行信貸做出嚴格限制。繼房貸收緊后,汽車貸款也受到波及。金融機構車貸業務收緊令部分消費者將購車計劃押后,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需求。國內汽車產量在3月份達到近170萬輛的單月汽車產量歷史新高后,產量逐月遞減,6月份國內汽車生產129.42萬輛,環比下降1.41%,銷售113.20萬輛,環比下降5.25%,其中,乘用車銷售83.92萬輛,環比下降5.25%
[4];上半年國內汽車庫存達128.69萬輛
[5]。車市銷售下滑和車商庫存不斷增加,給汽車市場帶來較大的經營壓力,也導致近期汽車進口出現下滑。
為此建議,應進一步完善國內汽車消費優惠政策的實施制度,合理評估汽車貸款風險,保護國內居民購車積極性,發揮汽車消費對擴大內需的帶動作用;同時相關部門應建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機制,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建立模型,設立不同級別的庫存警戒線,為產品和經銷商之間信息溝通搭建橋梁,維護市場的穩定,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1] 《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2010年2月25日
[2] 《消費者信心指數(2010年5月)》,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
[3] 《汽車研究中心公布數據:上半年銷量漲3成》,搜狐汽車,2010年7月7日
[4] 《汽車研究中心公布數據:上半年銷量漲3成》,搜狐汽車,2010年7月7日
[5] 《問題大了!全國上半年庫存高達128萬輛》,搜狐汽車,2010年7月7日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