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來問我,說正在觀望,拿不定主意是否參加今年的水平測試考試。說到這個問題,談談我對這個考試的認識。
首先說明的是,不是因為我參加了教材的編寫而有任何偏見。
我們可以回顧以往的報關員資格考試,主要以基礎知識加商品編碼為主,考核的是應試者的業務內容的了解與基本政策掌握,以及歸類的基本原則。由于不同地區業務不盡相同,操作上也有差別,甚至差別巨大,因此資格考試一直都被認為是資格的認證,而非達到直接上崗的能力。特別是對于加工貿易,雖然加工貿易業務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但是加工貿易業務繁多,時間跨度大,涉及企業內部事務深入等特點,一直缺少系統專業的培訓學習,無法直接上崗作業。
而現在的水平測試,更注重了實際的業務的操作技能。因為教材的內容也與過往有很大的進步。一是教材基礎知識部分,注重貼合新政策,新規定的實施。二是增加技能部分,此部分是水平測試的一大特色。主要有增加QP錄入報關單的操作,以及加工貿易的業務操作。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報關員,雖然學過填單,但是除了報關行打單員外,基本上不會QP打單。本部分加入QP的錄入操作,對于提升報關單填寫認知,為將來適應與選擇崗位有很大的幫助。
而本部分的加工貿易實際操作,更是一個全新的,更高水平的學習。這部分已經涉及企業的BOM表等細節管理,包括從工廠物料至海關備案、轉廠、核銷等全套業務的基本講解。可以說這部分甚至比目前很多在職的加貿報關員所做的事務還要深入。此部分教導報關員正確理解海關單耗,以及如何去了解企業的實際生產單耗,以及如何合理歸并企業的原料與產品。
把BOM表及物料歸并流程寫進教材,是因為我在實際的業務工作中,看到很多的報關員沒有根據公司的實際生產得到向海關申報的單耗,有些人照抄歷史的手冊備案資料申報,有的報關員讓公司的工程或其他某部門整理一份資料,而自己不參與其中,不主動了解公司產品及生產實際情況。而僅此備案單耗方面的原因,就很容易造成企業的原料理論消耗與實際消耗差異,甚至差異巨大,長久下來會導致企業庫存失衡,經不起海關查廠。
隨著通關業務的改革,無紙化通關作業的推進,可以預測,現場通關作業人員將進一步減少,通關作業重點更多的轉移到規范管理及貿易安全上。對于加工貿易企業,公司最怕海關查廠,最需要懂得了解企業BOM表,了解生產,懂得正確歸并,及時更正備案產品的報關員。這些公司更愿望招聘、提拔、長期留任懂得企業實際基本運作,了解企業生產,能為企業做到規范管理,及時申報,為企業減避關務風險的報關員。
說到這,我們不難看出,這個水平測試的學習內容包含了公司實際操作中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同時證明了報關員具備深入了解企業生產與海關規范申報的技能,能夠為企業減避海關風險,提升企業的關務水平,得到企業的認可,是一名具有含金量高且有相當價值的報關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