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出口退稅政策將進行調整的消息在鋼材流通領域越傳越來越廣,引起了眾多鋼材貿易商的極大關注。這次出口退稅的調整,對鋼鐵業和鋼材流通業將會帶來什么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從事鋼材貿易的經營決策者。 上海博源物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鋼材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對鋼材貿易商的影響不小,據悉即將出臺的調整政策,其下調的幅度比上次還要大。去年5月1日實施的鋼材出口退稅政策,是由原先的13%降為11%,這是繼4月1日取消鋼坯出口退稅后又一起針對鋼鐵行業的宏觀調控措施。今年則下調6%,這6個百分點對于鋼鐵業和鋼鐵流通企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如果按照4000元/噸的銷售額計算,出口退稅下降6%,意味著企業減少240元/噸,而目前對于鋼貿企業來說,本身盈利空間就很小,有的每噸的利潤也只有30-50元/噸,當出廠價格高于市場銷售價格的“倒掛”時,甚至還得虧損,因此出口 今日焦點: 退稅的下調,鋼貿企業面臨的壓力似乎比鋼廠更大,從事鋼材外貿企業。其經營難度就會增大。
上海華磊企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太庚認為,鋼材出口退稅的下調,對鋼材的出口肯定有影響,但各個鋼材品種的受影響程度不大,一季度我國鋼材出口64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24.7%,其中線材出口85.92萬噸,同比增長4.8%,凈出口70.7萬噸;鋼筋出口46.3萬噸,同比增長15.7%,凈出口44.8萬噸,線材和鋼筋的出口數量不是很大,與國內的產量相比只占極小一部分,與板材的出口量303.5萬噸相比,自然也要少得多。所以對經營螺紋鋼、線材貿易商來說直接影響可能小一些,但其它鋼材品種因出口退稅下調而增加了出口難度,同樣波及到國內的建筑鋼材市場。
梁太庚所在公司是專門從事Ⅲ級螺紋鋼貿易的,近來一些國家和地區對這類建筑鋼材的需求增大,韓國、新加坡、印度、加拿大、蘇丹以及我國的香港、澳門等地從我國采購鋼筋,而出口退稅的下降,對建筑鋼材出口同樣受到影響,更何況經營建筑鋼材的商家利潤空間很小,基本無利可圖,減少6%的退稅率,應該說是一個較大的數額。
一些鋼貿企業經營者談到,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會導致鋼材出口減少,國內市場壓力增大,價格產生波動。一些從事鋼材進出口貿易的經營者感到,這次對鋼材出口退稅率大幅度下調,對鋼廠和貿易商來說,都面臨嚴峻的考慮,直接體現在鋼材出口的效益下降,每噸鋼材的獲得至少減少200-300元/噸。如果后期國際鋼材市場價格堅挺,仍高于國內市場,那么鋼廠依然有出口積極性,并不會成為抑制國內鋼材出口的決定因素。但是,一旦國際鋼材市場價格波動,或者與國內市場接近,使得鋼材出口變成無利可圖,這樣鋼廠自然會減少出口規格或者停止出口,而貿易商則會加大進口力度,改變目前鋼材凈出口的格局。由此而來,用于出口的這一塊資源就得在國內市場消化,從而加劇了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鋼貿企業的經營者最不愿意看到的這種狀況又將重現,為此而感到擔憂。這里的經營者預測,下半年國內的鋼材出口量減少是極有可能的,能否繼續實現凈出口,已很難肯定。
然而,也有不少經營者認為,從長遠看有利于國內鋼鐵業的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工作的實施。鋼材出口退稅率下調,對于國內所有的鋼廠和貿易商都是一樣的,是公平的,公正的,但是一些上規模的大型鋼鐵企業抗市場波動和風險能力較大,生產的產品附加值高,盈利空間大,盡管出口退稅率下調會產生一定影響,也不至于難以出口。因此,這類大型鋼鐵企業集團公司,基本可能承受。與其不同的是一些中小型廠家,出口產品的檔次較低,大都是低附加值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其影響則更大,面臨更大的市場激烈競爭,最終將通過兼并重組,使產品結構得到優化,一些落后產能必然遇到淘汰。這有利于《鋼鐵產業政策》的實施,有利于我國鋼鐵業的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國內鋼材市場的供需平衡和健康、規范、有序發展。從長遠看,其有利效應將得到顯現。
一些經營者談到,由于執行原來的出口退稅政策,生產鋼鐵初級產品的中小型廠家能夠容易地獲取利潤,以至于盲目地重復建設和追求產量。這不僅增加了焦炭、廢鋼等原料的消費和價格的上漲,還造成電力供應緊張、資源短缺,影響鋼鐵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降低以至于取消鋼材出口退稅,將使這些企業在無利可圖情況下被大型企業兼并,從而促進我國鋼鐵行業的整合,優化產業結構
鋼材出口退稅率帶來的影響,廠家和商家如何應對?一些鋼貿企業經營者提出,鋼材出口退稅政策的下調,對大型鋼鐵生產企業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而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應加快轉變經營方式,走加工貿易之路,將初級產品加工成材后再出口;同時走企業聯合或被大型企業兼并之路,形成規模效應。由此,將加速我國鋼鐵行業的整合,促進我國鋼鐵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