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陳慧,香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2007十大溫州創業青年楷模”獲得者。
2004年2月,剛過了年,陳慧開始了公司注冊。奔波了兩個月之后,溫州新文進出口有限公司終于成立了。可是,所謂的公司就他一個人,還兼職做財務,而且是不專業的。當時,公司業務沒有一點著落,錢卻已經花得差不多了。
先抓客戶。連沒有任何訂貨意向的客戶,他都會日夜跟蹤和維護。那個時候,陳慧和他妻子就住在公司里,每天工作到深夜。有時候,為了等一個客人的回信,愿意花2—3小時,及時回復后才安心休息。
同時去參加展會。雖然當時花了7萬元,只接了2個單子:一個1000多美金,一個3萬多美金。可是,他們卻顯得非常滿足,畢竟是零的突破。他還注冊了許多免費電子B2B平臺,瘋狂發布產品信息。
難熬的2004年過去了。當年只有10多萬元人民幣的銷售額。
隨著訂單漸漸增多,2005年日子漸漸好過起來。但管理、人才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公司也是在困難和矛盾中慢慢行進著。
在做外貿的過程中,陳慧總在思考他的公司應該與其他外貿公司有所區別。將來的路應該怎么走?工貿一體化是一種方向。但陳慧在實踐中感悟到,“專 業”其實是最重要的。試想,如果你對產品的了解和專業知識可以與工廠的人員媲美,甚至超過他們,那么有哪個老外會放棄與你的合作呢?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艱苦創業,公司業績一年比一年好。銷售業績從2004年的10多萬元,到2005年1000多萬元,再到2006年的4000多萬元。
“雖然,幾年創業我本人還沒有收獲多少利潤或金錢財富,但經過這三年,我擁有了自己一份真正的事業,而這個事業則是我在未來仍將為之奮斗的事業。”陳慧說。
幾點創業經驗:
1.對一個小公司的初始階段而言,經營遠比管理來得重要許多。
2.有一句話:“做外貿年年都賺錢,但是每年都很辛苦!”這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也經常和我的團隊說,“外貿即等于在挖井”,考驗的是恒心和毅力。
3.商人是趨利的,但不是唯利是圖。讓員工以一種平常心態去面對任何一個客人和商業機會。
4.對員工的培訓是我一直比較喜歡做的事情,有用也有效。對員工的培訓和交流,是一種享受,更是自身的一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