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報價方法和技巧
前面咱們費了不少時間去學習核算FOB、CNF和CIF價格,通過結交貨代也了解運雜費在價格中的構成。但對于咱們新手而言,多數情況下價格都不是咱們算出來的,而是老板給的。因為FOB價中最基本的出廠價,往往只有老板知道。老板或銷售部經理給個成本底線,多賣的算利潤,
咱們拿提成。說實話那個“成本底線”也不可*,一則老板喜歡留一手,明明賺了也不承認,克扣業務員的提成。沒法子,天下小老板都一個德行。咱們只能先熬著,等熬成老板--或至少也是個有本錢跟公司叫板的資深業務經理,咱們也去剝削員工好了。
預留額外支出
不過,老板們“留一手”的脾氣,咱們卻可以在跟客戶的談判中加以利用--這一點稍后我們會解釋。二則外貿中的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超成本的預算外支出是家常便飯,比如本來貨出的好好的,突然貨代一個電話打來告訴你“海關查柜恭喜中獎”(對于出口貨物,海關會以福利彩票似的電腦隨機選號方式抽查集裝箱,并收取大約200元左右的查柜費--查出問題的還要另加罰款),更兼之因為查柜而耽誤了船期(海關可不管你什么船期。為此有些人會采用賄賂等方式爭取加速放行---但這可是違法的喲),重新訂艙轉碼頭,費用更高。所以,成本價格不宜卡
得太死。從經驗上看,通過海運正規出口一票貨物,無論貨值大小,除了前面算的什么FOB價格之外,總價之上再另加至少500—1000元人民幣的交易成本費實在是很有必要。
價格算好后,就可以到處吆喝叫賣了。前面咱們說過可以在網上建個網站或到其它B2B貿易平臺發布消息,結果有些懶惰的家伙干脆就把價格一股腦列在上面---這是個很糟糕的辦法。一來,所有的價格都暴露在競爭對手的面前---記住,競爭對手往往比你的客戶更喜歡光顧你的網站,竊取你辛苦弄出來的圖片和資料。其次,所謂“談生意”,就是要爭取機會“談”。價格這么透明,人家還以為咱“口不二價”呢,報價
低了沒意思,價高了嚇得人家扭頭就跑。更何況,根據出貨量、出貨時間、付款方式的不同,價格大有商量余地。所以,除非真的是不打算過日子了“跳樓大甩賣”,否則還是不要把價格公開的好。先用“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一類的廣告詞兒引誘客戶上鉤來詢問,再單對單報價。
報“實”還是報“虛”?
注意,外貿有自己獨特的報價方式。術語叫發盤(OFFER),而現實生活中客戶多半會用quote或通俗干脆的lowest price代替。一個正式的外貿報價,不但應有完整的價格術語表達式(FOB什么的),還應包括品名、數量等。特別還要加上報價有效時間,因為國際市場變化大,價格常常要隨行就市做調整的。此外,規定有效時間還可以起到促使客戶早日下訂單的作用,其潛臺詞就是“這個價格很便宜喔,要買就趕快,過幾天可能就不是這個價了”。
這種正式的報價,教科書里稱為實盤(firm offer),行規上比較看重,一經報出,如果客戶在報價所規定有效期內回復接受,出價方就不可再做更改了。當然,硬要賴賬也行,但名聲不好……和咱們廣東攤販一樣,出價不買或不賣,會挨罵街的。
實際上,更多的時候,咱們反而會故意漏掉一些要素,留一手,讓報價成為無最終效力的“虛盤”(non-firm offer)。發虛盤可以給雙方留下較多的討價還價的余地,好處很多。例如碰上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厲害的時候,靈活一些好。比如報價后面留下一句“offer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即“此報價以我方最后確認為準”,意思是僅作參考,確切的價格等雙方協商后敲定。
有時候虛盤還可以靈活運用作為打破僵局的小技巧。剛開始做外貿業務,常見情形就是好不容易找到個客戶信息,開發信也送了N封,可對方就是沒反應…真郁悶。可這一點也不奇怪。客戶只要不是第一次做外貿,就自然已經有了貨源渠道。咱們剛開始跟客戶打交道,別說價格太高,就是價格與他目前的進貨渠道持平,客戶都不一定有興趣聯系。打破這種僵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來招狠的給他個低價,不信他不動心
………但低價咱們就掙不到什么錢呵,不是長久之計。這時候,虛盤就上場了:單純報個價格,其它啥也不說。等客戶來興趣了,再慢慢跟他介紹你的情況,推銷產品。原來的低價,可以給他一點貨,解釋為“上批訂單的貨尾,數量不多,故特價銷售”云云,之類的借口大家不妨發揮想象力吧。總之,僵局打破就好辦,接下來服務周到態度殷勤,就有希望與其他競爭者在同等條件下分一杯羹。
很多情況下, 客戶不只詢問一個產品。當確認客戶會定購幾種或幾款產品時,咱們做業務員的在價格上就不要太死板,可以辛苦點兒,根據客戶訂購的數量和單價做搭配組合,只要總值能大致持平,某一款產品單價大可靈活處理。但在做這種搭配的時候,切記要跟客戶落實好數量---不少業務員都吃過這樣的悶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