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依靠實力,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所謂"實力"并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是金錢,是關系,是學歷。人們看待成功人士,往往只見表面,專注于人家一時的運氣和干事業的客觀條件,卻忽略了人家賴以成就大事的內因,忽略了成功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多年的辛苦修煉。 香港商界超人李嘉誠是一位可供研究的成功典型。這位樸實厚道的中國人,從做茶樓小二起家,連小學學歷都沒有,居然能在幾十年時間里,建立起一個繁榮強大的財富帝國,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千億富翁"。如今,他的財產仍在以幾何級數增長,他在商業領域的每一個動作,都為世人極度關注。由于他非凡的商業成就,他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香港《資本》雜志選舉李嘉誠為香港十大最具權勢的財經人物之首。李嘉誠創造的成功奇跡,被全世界的人仰慕和驚嘆。
走過人生70個年頭,李嘉誠開始總結自己的經商生涯,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許多場合發表的有關做人、做事、做生意的言論,常常令人如飲醇醪,茅塞頓開;使人如夢方醒,耳目一新。
聽其言,觀其行,研究其走上富貴之路的歷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個體面的人,一個有尊嚴的人,一個彬彬有禮的人,一個和善可親的人,到處都受人歡迎,凡是與他交往的人,也都會覺得親切愉快。一個人有了這種品格,就無疑為自己增添了無窮的資源。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人的秘密。
一個聰明機智的人,一個做事有板有眼的人,一個養成一身良好的習慣、消除了事業誤區的人,一個虛心勤奮、肯于鉆研的人,定會在人生事業的道路上步步走高,擁有很好的前程。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事的秘密。
一個有生意頭腦的人,一個洞察行情的人,一個有著良好的人緣關系資源的人,一個具有良好的經商心態的人,就會在商場上左右逢源、穩步發展、天天向上、財源廣進。這就是李嘉誠成功做生意的秘密。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實實在在做生意,這就是做人、做事、做生意的鐵定規律,是立身處世的法寶,是縱橫商場常勝不敗的奧秘。李嘉誠遵循這些規律行事,因此成為一個舉足輕重、魅力與實力并存的人物。而許多人終其一生都無視這些規律,那么,他或許可能得意一時,最終卻一事無成,說不定還要栽些大跟頭。
李嘉誠是現代儒商的典范,他把儒家的情義與西方的進取精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外圓內方,剛柔相濟,游刃有余。他的成功經驗,最適合中國人學習和借鑒;他白手起家的歷史,最適合普通人研究和模仿。
第一章 未學做事,先學做人
生意場上,個人的性格魅力很重要。為什么同時有兩個經理,別人只愿與其中一個打交道,這是有原因的。商道上講信義,做人不要黏糊,要豪爽。即使不豪爽,也要憨厚。處處耍小聰明,成不了大氣候。
□ 利用人生的挫折
有人說,傳統文化與商業文化大相徑庭,水火不容。成為商界巨子的李嘉誠,卻能將這兩者很好地結合成一體。在物欲橫流的商業社會,他體現出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傳統美德。
這種中國傳統美德是李嘉誠為人處事的基礎,并由此延展成為他從商的準則。這些都得益于他父親的熏陶。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出生于廣東省潮安縣府城(現潮州市湘橋區)面線巷一座古宅里的書香世家。
1940年初,11歲的李嘉誠隨家人為逃避日軍侵略戰禍,輾轉遷徙香港。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這是李嘉誠經常說的一句話。李嘉誠的父親、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李云經面對現實,攜長子李嘉誠果決地走出象牙塔。他要求李嘉誠首先"學做香港人"。
首要的交際工具是語言。香港的大眾語言是廣州話。廣州話屬粵方言,潮汕話屬閩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香港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它是香港社會的一種重要語言工具。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