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我對展位的看法,我們是小行業,所以我們沒有選擇 廣交會 那么大的展會,而是選擇了專業性比較強的展會,一年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展會,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展會了,除了自己去網絡上了解一些信息外,其實最好的信息來源是你的業內的競爭對手。那些做了十多年每年都參展的大公司,在這方面應該是比較有經驗的,所以他們去哪個展會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在我們這個行業里,我感覺上海的展會10月主要是國外客人來采購的,這是個很重要的展會,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在這個時候來準備明年的新產品銷售計劃,如果你能夠很好的把握這個機會的話,你就有可能獲得明年和他們合作的機會。對于那種大公司來說尤其如此,如果你錯過了這個時候,你的產品如果不是太突出的話,即使他們想和你合作也要等到明年。因為大部分的客人都是在這個展會上開發新的樣品,然后再做明年的新目錄。上海展基本上自己擺展的國外客人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他們的目的主要也是想在中國銷售自己的品牌,宣傳。
至于德國法蘭克福的展會,那時國際性的,基本上所有的好客戶都會出現,有自己的展臺。當然他們參展的目的是為了招待他們自己的客人。不過他們也會分出一小部分人在不同的展館轉,看看產品的變化,新的競爭對手等等。
國內展和國外展的側重點應該有所不一樣,比如說,國內展要多花力量在展位上,而國外展要多花時間在客人的展臺上。主動出擊。
個人還是覺得展會是最好的與客人接觸和認識的機會。但是機會再好,如果不策劃好,效果也是不會好,也就是拉不到客戶。我是到今年才真正明白這個到底,并付諸行動。我們公司以前也是每年都參展,和很多人一樣,沒接到多少訂單,但是今年我們改變了以往的做法,非常有計劃和步驟地去做,沒想到分析了幾年的東西就出來了。有些事情如果想不出為什么就不要想太多,而是多去嘗試,只要不斷地變換方式去嘗試的話,總有成功的時候,只是走了一些彎路,但是對于一個沒有經驗的人來說,能做的也只有這樣。因為別人是不可能會為你點破這些東西的。
要把展會搞好,分三步驟,第一步、展會前的準備 第二步:展會上的執行 第三步:展會后的跟蹤, 如果這三步每個環節都做好了的話,沒有客人是不可能的,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這三步是如何進行的
第一步:展會前的準備
1、申請展位
國內展的話,因為好溝通就不用說太多,這里還是說國外展的一些程序吧
A、首先先上展會的網頁,了解一些細節,找到你要參加的展會,仔細看需要哪些文件申請等
B、報價,是否能接受,一般他們都會報幾種價格,比如一面開口多少錢一個平方,兩面開口多少錢一個平方。
我們所參加的法蘭克福展是不報標準展臺的價格的,報的都是光地,至于你要什么樣的墻板、燈、門楣板之類的是在一種專門訂這些東西的頁面上進行的。 一般展覽公司都會有一個政策,在幾一個規定日期前下 定單 的話,會有一定的折扣可以節省點錢。
C、選展位,位置的選擇太重要了,但是新的展商很難拿到好的位置,一般是他們給你什么位置你就是什么位置,這個時候你可以在這個國家的客人幫你訂,這樣的話拿到的位置肯定比你的好。
D、展位位置確認,一般展覽公司都會給你一個這樣的文件確認你的展臺位置
E、展臺發票, 一般要盡快讓展覽公司傳給你,并告知你發票號,有發票號才能去申請邀請函
F、邀請函的申請:邀請函需要提供申請人的公司名稱,英文姓名(如果是在展覽公司的中國辦事處申請,則同時需要提供中文)、性別、 護照 號碼或者身份證號碼,出生年月日,頒發 護照 的地區, 護照 簽發日期,護照截止日期, 簽證 日期,職位等,現在大多的申請都是在網上進行,所以很方便如果是中國辦事處處理發邀請函的話,一般兩天就可以到手上,國外也大概是一周 在網上申請后,一般都有系統的一個自動回執,可以在網上隨時查詢進度。 如果申請人超過了認輸限定,一般18平方限定是4個人免費申請,如果再增加的話,就要交錢,但不是與展商的身份,而是觀眾的身份。觀眾的身份和觀眾的身份,不同的是,展商可以進去布展,展會期間可以比觀眾提前一小時進展館而觀眾不能。
額外的人申請的費用要盡快支付,支付款以后他們才給辦理,一般是收到款兩天內就給你辦理完。 邀請涵早點到手更好,萬一錯了可以有時間改,而且可以提前一點申請 簽證 。所以一定不要大意,弄得不好就搞砸了
今年我就差點犯了這個錯誤,因為邀請函到得太晚了,正好那個時候德國使館申請的人很多,差點就趕不上,這一點我會在下文中提到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