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兌匯票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通稱為票據。兩種票據的操作分別由銀行和企業進行,同時票據具有向銀行申請貼現的功能。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交易的活躍,票據以其融資方便等諸多優點的信用工具,在各經濟主體間廣泛使用,對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票據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無論是對銀行還是對企業,均存在相同或不同的風險,需加以重視和防范,本文就此談一點粗淺認識,與同行商榷。 一、票據的簡述
1.銀行承兌匯票作為一種具有高度信用保障、使用便捷的支付結算工具,在我國票據市場占有重要地位。
2.商業承兌匯票作為企業支付工具,有延遲付款、方便融資的功能。由于其利率較低,融資方便等優點,被廣泛使用,尤其被中小企業廣泛用來融資。商業匯票業務始于1984年,經過20余年的運行,規模不斷擴大。
3.匯票貼現。兩種票據的債權企業可以將持有的應收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以其流動性強、周轉靈活、收益穩定等特點而成為各金融機構看好的“黃金業務”。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則是企業為了解決臨時的資金周轉困難,獲得足夠的流動資金而采取的一種方法。
二、票據的風險點
(一)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從國內票據市場的現狀看,銀行承兌匯票業務主要面臨的風險有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欺詐風險、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等幾種類型。
1.信用風險。是指銀行已承兌、貼現的票據,由于票據申請人支付能力不足,到期資金不能按時收回,導致銀行墊付資金,形成銀行可能產生不良貸款的風險。
2.利率風險。是隨國家貨幣政策變動和央行的銀根抽緊,控制再貼現總量或提高再貼現率,票據市場的資金縮緊,會導致此時持有的票據轉讓利率損失。
3.欺詐風險。是不法分子利用票據進行詐騙而產生的風險,主要有票據偽造、票據圈錢和票據逃債。
4.操作風險。是銀行在辦理票據業務過程中,因管理薄弱、業務人員有章不循,或因操作不慎出現失誤而導致銀行財務損失。如貿易真實性審查不嚴、超授信額簽發承兌匯票、挪用保證金、貸款資金充作保證金和解付未到期匯票等。
5.道德風險。指極少數銀行員工利用內控制度的不嚴密,與不法分子相勾結,違規簽發或兌付銀行承兌匯票,套取和詐騙銀行資金,給銀行造成經濟損失。
(二)商業承兌匯票業務
報關員 企業開具商業承兌匯票的目的主要須銀行融資,它機動性較強。但基于商業信用較銀行信用風險大,對融資的各方,即債務方、債權方、貼現人都存在著風險。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