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陽剛”尷尬
旭日陽剛,一個農民工歌唱組合,因為一首《春天里》迅速捧紅,成為大眾娛樂的名人。然而沒過多久,旭日陽剛卻遇到了成名的煩擾,先是傳言商業演出飆高到幾萬一場,后是汪峰聲明保護知識產權禁止旭日陽剛在商業演出中演唱自己的歌曲等。或許是天助,旭日陽剛出現的這些尷尬尚還處于“鋼镚”時代,觀眾們對他們余溫未盡,所以他們還能博得大家同情,在元宵晚會上改唱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也得到大家追捧。
旭日陽剛快速成名原因多種,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激起網民的共鳴。滄桑、沙啞的歌喉,真實、情切的歌詞,凌亂狹小的房間里、光著膀子、抽著煙,喝著酒的情景,無不勾起廣大的尤其是背井離鄉求生存的網民內心悲苦,讓網友迅速將自己融入到這個情景里,成了“我就是他們,他們就是我”。
然而多數人往往會同情弱者,卻很難理解強者。《春天里》禁商業演唱、漸漸升起的質疑聲就證明了這一點。
“旭日陽剛”尷尬:模仿(借)只是用于生存而不是發財的手段,要成長、要成名必須要有自己的東西,然而自己的東西能不能符合觀眾對旭日陽剛的定位,或許很多觀眾就喜歡或者把旭日陽剛等同于《春天里》或者是滄桑的勵志曲。
旭日陽剛的未來到底是不是夢?這就需要怎么去面對現實、怎么去把握觀眾的定位。
企業里的“旭日陽剛”尷尬
企業也存在著旭日陽剛尷尬,我國許多中小企業發展就是靠模仿、跟隨戰略,比如模仿市場上暢銷產品,模仿領導品牌的經營模式。模仿戰略在初期是無可厚非,企業可以借模仿在領導品牌尚沒有占領市場的情況迅速切割市場、企業也可以通過模仿戰略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和研發成本。然而當企業到達一定程度后,企業將面臨兩方面的風險,第一就是品牌定位很難把握,也就是缺乏相對穩定的消費群;第二是當企業的模仿威脅到原創品牌的市場地位時候,原創品牌將竭力的反擊,提高準入門檻等。
走出“旭日陽剛”尷尬 第一、在模仿中添加新的元素
簡單模仿只會降低自己的價值,不能分割到市場中高端消費群,并有可能陷入價格戰。如果在模仿中添加新的元素就能有效的區隔競品。比如首創產品推出以后可能會存在缺陷和留出空白,如果企業能找到這個缺陷和空白就有可能規避模仿者的風險;或者在市場上暢銷產品添加一些新元素,然后突出增加,不僅能穩定現有的消費群,還可以轉換其它品牌的消費者。在牛奶行業里面,我們就可以觀察到案例實踐。
第二、向下的模仿 所謂向下的模仿,就是在企業有一定基礎之后,在市場上尋找小品牌的創新產品,利用自身的網絡優勢迅速成為該品類第一品牌。
娃哈哈營養快線就是模仿小洋人,并利用娃哈哈強大的渠道體系迅速占領市場,成就含乳飲料單品超百億的奇跡,盼盼法式面包模仿三輝麥風,加大推廣力度,成為法式面包的第一品牌。
向下的模仿優點就在于被模仿企業沒有能力在短時間推廣,這就給了模仿企業的時間。
第三、弱化簡單模仿,強化創新式模仿
這就需要企業對品類進行規劃,找出品類中的潛力產品和現金流產品,同時要確定好主流消費群。在這些基礎上然后對市場進行分析,找出市場上潛力產品或者是暢銷績優產品,組織人員對這些產品進行分析、通過改進該產品來達到創新式模仿。
企業在營銷模式的模仿中,就需要對模式進行創新發揮。這是因為任何一個營銷模式產生的背景是不一樣的,以及企業對這個模式的掌控力也不一樣。前些年營銷界刮起深度分銷風,大家都在模仿學習著康師傅深度分銷模式,可實際上又有幾家真正從中得益呢?深度分銷需要龐大的組織、龐大的費用開支、優秀的管理人員以及毫不遲疑的執行團隊等,僅就這幾點有些企業都達不到,那么這樣的簡單模仿反倒會束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