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在最近的講座與訪談中總結了原創概念:37度管理。37度管理理念:從醫學角度來講,人體體溫不超過37度就屬于正常,超過之后,就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覺,屬于不健康狀態。那么,37度管理理念提倡適度管理,適度授權,適度營銷,適度服務等等,距離產生美!
據商報4月14日報道,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在去年聯合批準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從4月1日起開始實施。在筆者看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國標”不只是消費者的福音,更是社會大眾的福音。連包裝都有過度效應,那么我們的品牌管理呢?我想:品牌的創建過程就如同新疆“達瓦孜”傳人賽買提艾山在張家界天門山景區進行的走鋼絲極限挑戰--稍不小心,就抱憾終身。
其中,過度效應就是擾亂戰略的心魔之一。無可否認,品牌忠誠度在品牌三要素里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但這中間所涉及的一個“度”的問題,往往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里所指的“度”,可視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距離”。如果企業沒有把握好這個度--這就是過度效應所描述的情況。請看以下分析:
一、過度營銷
什么叫過度營銷呢?過度營銷就是指企業為了完成銷售目標,采用正常或者不正常的手段,使顧客的消費超出它們購買能力,或者購買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傳銷就是典型的過度營銷。過度營銷會使企業聲譽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引起訴訟,導致嚴重的公關危機。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感”。是指人與人之間適當地保持一種距離,更用利于突出人的個性與美感。譚小芳老師將這句話引用到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上,在筆者看來--在某些方面,也同樣適用。那么,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旅游行業過度營銷的十宗罪:
1、國內許多景區企盼著顧客盈門,總想一下子就把游客都吸引過來,在“多多益善”銷售心理影響下,旅游景區往往會忽視經營空間容量限制,降低或根本放棄對游客數量的控制管理,從而超量預訂了游客或啟動了游客市場。譚老師認為,被啟動的巨大游客流源源不斷地涌到旅游景區,迅速造成景區客容量超飽和,導致景區內擁堵混亂,產品質量下降,游客普遍不滿甚至憤怒。而有的景區不得已拒客,便引起被拒游客的更大不滿,甚至引發沖突事件。
2、我們看看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廣告,為了能給消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甚至在同一時間連續播放三次,如果沒有限制,我估計很可能連續播放五次八次的也大有人在!大部分消費者都會有一種被“強迫民意”的感覺。這種感覺一旦產生,“名”是出了,可“美”卻無從談起!一些消費者反映--面對來自各種報紙雜志刊登的旅游信息和網絡廣告的條幅轟炸,令人焦頭爛額,不知該如何抉擇!
旅游廣告的密集投放也一定要講究一個方式和方法的問題。在“度”上要掌握好一個尺寸。太多容易過火,太少又達不到效果!所以,是不是天天“拎”著消費者的耳朵做廣告就有效,還需要因地制宜地總結與分析!即要巧花心思,又不能盲目蠻干!
3、所有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雙方許可的條件下的,當對方都一二再,再二三的說不時,你還不打住,說明這位旅行社經理真的不時趣或是不會做業務。當你介紹--比如我們旅行社的一條新開發的線路時,千萬要先征求對方的意見--比如,可不可以給我兩分鐘,你要用這兩分鐘打動客戶的心,讓你有興趣繼續聽下去。當你征求對方的意見,對方不同意時,注意不要堅持和客戶爭辯,他不一定是在否定你,可是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可能心情不好之類,如果你還要爭辯個高低的話,等著掃地出門吧。
4、比如我們現在隨便在大街上走走,都可能遭到“宣傳單”沒完沒了地“圍攻”,甚至填寫什么表格之類等等。走到社區里面,有的旅行社、景區甚至會將宣傳單頁塞到信箱或者門縫里面。如果不能掌握好一個度的問題,無限制地與消費者頻繁接觸,很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譚老師認為,一旦消費者認為你的宣傳已經干擾了他的正常生活,那么這種“零距離”與消費者的接觸方式,就不一定能讓消費者產生一種美好的感覺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方式與“把名牌產品放在地攤上叫賣”沒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5、不能明辯客戶的真實需求,一味強推強賣,王婆賣瓜自己喊好給自己聽。譚小芳老師聽到有些旅行社業務員這樣拉業務:“你們公司旅游嗎?”不“,”為什么不旅游“”今年已經去過了“”那么一日游呢?“啪嗒(客戶掛電話了)簡直不可理喻嘛!另外,筆者建議旅行社業務經理不要在客戶的休息時間里給客戶打電話。除非有緊急情況或是約定,否則不要干這出力不討好的事。
6、三天兩頭的打電話,或是親自去面談,俗稱旅游業務的”貼身戰術“。要知道客戶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他也是有時間規劃的,不是你每個電話或是每次拜訪他都有足夠的時間與你溝通。不要讓你的”勤勞“變成客戶的負擔,甚至逼你的客戶走向合作的反面。業務經理與客戶溝通的頻率應以雙方事前約定的為準,特殊情況允許發生,但不能天天發生。這種情況如果出現,說明該業務經理的的客戶范圍與潛在客戶的開發力度上有待質疑。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