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F 是國際貿易中的常用 術語 之一,在國際貿易中有著廣泛且重要的應用。隨著中國加入WTO,對外貿易對我國GDP的貢獻越來越大,在中國經濟中所處的地位也日益重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對外貿易中采用 CIF 術語 時所具有的相對優勢以及對其進行靈活應用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如今,中國已經加入WTO,中國經濟正在逐步地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對外貿易占整個國民經濟的比重已經越來越大,中國市場正在逐步和國際市場連成一片。因此,對國際貿易 術語 進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在這篇文章里我主要討論一下在出口中采用 CIF 貿易術語具有的優勢以及怎樣對其靈活應用。
CIF:即英文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的簡稱——即成本加保險費、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當貨物在指定裝運港越過船舷時,賣方即完成交貨。賣方必須支付將貨物運至指定目的港所有必需的費用和運費,但交貨后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以及由于發生事件而引起的任何額外費用,自賣方轉移至買方。然而,在CIF術語中賣方還必須為貨物在運輸中滅失或損壞的買方風險取得海上保險。因此,賣方須訂立保險合同,并支付保險費。但買方應注意,在CIF術語下賣方只須按最低責任的保險險別取得保險。如買方要得到更大責任保險險別的保障,他需與賣方明示地達成協議,或者自行安排額外保險。CIF術語要求賣方辦理貨物出口清關。本術語只適用于 海運 和內河運輸。
這一價格術語習慣上又稱為“到岸價格”,按照國際貿易慣例的一般解釋,在CIF條件下,買賣雙方的具體責任如下:
外貿知識 賣方責任:負責租船或訂艙,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港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船并支付到目的港的運費,裝船后通知買方;負責貨物裝上船以前的一切費用和風險;負責辦理保險,支付保險費;負責辦理出口手續,提供出口國政府或有關方面簽發的證件;負責提供有關貨運單據,包括正式的保險單據。
買方責任:負擔貨物裝上船以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接受賣方提供的有關貨運單據,并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辦理在目的港收貨的進口手續。
分析采用CIF術語和其他貿易術語(如 FOB , CFR )出口時對買賣雙方之間的風險劃分是一樣的,即風險都是從貨物越過裝運港船舷開始轉移,只是在CIF術語下需要由賣方承擔辦理運輸和保險的責任。在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中,因為由我方自己辦理運輸和保險,從而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控制權,所以和其他貿易術語相對比,在出口中采用CIF貿易術語具有很大的優勢:
第一,船貨銜接方便。遠洋運輸,由于距離遠,受自然條件(如臺風、海嘯等)的影響大,往返時間長,有的要兩個月以上才能往返一次。單一船舶公司從中國 港口 啟運的某條遠洋航線的貨船不多,有的甚至每月只有一個航班。采用CIF 術語有效地解決了船貨銜接問題,因為賣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備貨進度安排裝運。這一點明顯是于賣方有利的。而且賣方通過對裝船、通關等作業 流程 了解和控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出運事故的發生。同時,由于可供選擇的運輸公司比較多,當一家船公司無法安排艙位出運時,可以立即找到另外的船公司運輸。所以船貨銜接的風險要小得多,并且還可節省碼頭的倉儲費用,縮短收匯時間。
第二,掌握貨物的實際控制權。選擇CIF術語出口時,賣方一般都會找自己熟悉的資信好的著名船公司裝運貨物,對我國的出口貿易來說由于是我方自己辦理貨物運輸,對我國的船運公司和貨代的資信比較了解,可以有效地規避運輸中的道德風險,從而無單放貨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即使出現 單證 不符,買方不付款贖單的情況,也不會落到款貨兩空的境地。另外,對于因承運人或貨運代理的責任造成的風險追索起來也比較方便。在當前海事欺詐案逐年增多的情況下,出口采用CIF比較安全。
第三,提高貿易的靈活性。當前國際市場的競爭十分激烈,而我國大多數出口企業都不由自主地卷入了相互間的外銷價格競爭,隨著我國加人WTO,徹底打破外貿壟斷體制,實現國內國外貿易一體化后,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從事出口貿易,相互間的外銷價格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我國的許多產品價格已處于“臨界點”,有時因微小價差而影響對外成交,因為現在各出口企業都加強了成本核算管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為了降低出口成本,擴大出口,出口企業不得不精打細算,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內部挖潛,當貨價起伏較大時,誰控制了運輸便對誰較為有利。當貨價大漲時,CIF 條件下的賣方為了避免在價格高峰從廠商購進貨物,可以盡量拖延裝貨交單的時間;相反遇到貨價跌落,CIF條件下的賣方則可以用較低的價格由供貨商那里購進貨物,趕緊租船付運。其次,賣方一旦買進或準備好貨物就可以及時安排裝運,以免占用資金。
第四,更好地防范運輸風險。在當今的出口貿易中,降低運保費已越來越受到出口企業的重視,運保費的高低也成了影響我方對外成交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CIF術語下,由于是賣方自己負責辦理保險,一方面可以根據自己的裝運進度統籌安排備貨、裝運,及時為貨物投保,保證作業 流程 上的相互銜接;另一方面,當運輸過程中出現貨物運輸風險時,由于賣方在買方付款之前掌握著保險單據從而方便向承運人或者保險公司索賠。
可見,在出口中采用CIF 貿易術語具有許多優勢,所以我國的出口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考慮優先選擇CIF術語訂立出口合同,從而更好地維護我方利益。但是,在具體應用CIF術語時,還必須做到靈活運用,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時刻注意風險防范優先考慮CIF成交。商場如戰場,貿易的風險無時不在,而國際貿易具有線長、面廣、環節多風險大的特點。在客戶無特殊要求的情況下為了減少貿易風險,外銷員應首先考慮按CIF術語報價成交,L/C( 信用證 付款)付款,尤其是新客戶更應如此。如果客戶有顧慮,要做好有理有節的細心解釋工作,盡力爭取L/C付款,CIF 術語成交。因為在我國的對外貿易實踐中,由于有些出口企業防范貿易風險的意識不強,業務環節的把關不嚴,上當受騙的案例實在太多了,由此導致出口企業蒙受重大損失而資不抵債,面臨破產倒閉的實例也不少。有的外銷員一直出口業績很好,曾是企業的創匯創利能手,但往往由于采用的貿易術語和付款方式不當,加之出口環節中的疏忽,有時一筆業務出問題,就給整個企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過去的業績再好也無濟于事,這樣既毀了外銷員個人的前程,也毀掉了一個企業,這種教訓深刻而慘痛。因此,無論出口企業還是外銷員本人都必須把防范貿易風險放在首位,盡量爭取采用較為安全的CIF術語和L/C付款方式對外成交,并在每個出口環節中嚴格把關,嚴格按L/C的要求交單議付,以便減少和避免貿易風險。
其次,做好客戶的資信調查靈活運用CIF術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做好客戶的資信調查是對外貿易的一個較重要的工作環節。客戶的資信調查可委托咨詢公司、往來銀行進行調查咨詢,也可通過客戶已有的購銷渠道間接了解,更重要的是在從小到大的業務交往過程中不斷熟悉和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
掌握客戶的真實情況后,在出口業務中就可根據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貿易術語對外成交。在出口國內外市場上價格較平穩的常規商品時,若客戶租船訂艙的運費低于我方運費且國際原油價格趨于上漲,則采用CIF術語成交為宜。出口國際市場價格趨于下跌的商品、鮮活商品、季節性很強的商品以及交貨期緊的商品,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趨于下跌時,賣方最好堅持采用CIF術語對外成交。
最后,膽大心細、捕捉一切貿易機會。當今國際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除了某個時期的特殊商品供不應求外,大多數商品都供過于求。任何貿易都會有風險,關鍵是如何正確把握,真正做到膽大心細。對于新客戶一次交貨金額較大的訂單,且該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趨于下跌時,優先考慮采用CIF 術語成交,若客戶執意堅持采用其他貿易術語成交,賣方也可通過各出口環節的細心工作,輔以投保賣方利益險來滿足客戶的要求,這樣既可防范風險,又可多捕捉一些貿易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