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業物流網絡的結構問題主要是確定產品從供貨點到需求點的結構,包括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設施,設施的數量,設施的位置,如何分配設施,設施之間使用的運輸方式,以及如何進行服務。物流網絡結構的設計需要確定承運物流工作所需的各類設施的數量和地點,它還必須確定每一種設施怎樣進行存貨作業和儲備多少存貨,以及安排在哪里對顧客訂貨進行交付。物流設施的網絡形成了一種據以進行物流作業的結構,于是,這種網絡中便融合進了信息和運輸能力,還包括了與訂貨處理、維持存貨以及材料搬運等有關的具體工作。
企業物流網絡的設計也要考慮包括設計的空間和時間問題。空間或地理的設計要指決定各種設施(如工廠、倉庫、零售點等)的地理位置,在確定各種設施的數量的位置時則要在以地理位置表示的客戶服務要求和成本(生產/采購成本,庫存持有成本,設施成本和運輸成本)之間找到平衡。最初的物流網絡設計者在討論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時,往往忽視物流設施的地理位置和整個網絡設計的重要性,他們一般都假定物流設施的地點位置和運輸成本的差異是不存在的或者在競爭對手之間是相等的。然而,隨著現代物流的發展,被直接用于時行物流作業的設施的數量、規模,以及地理關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向顧客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成本。市場之間在地理上存在大量差異的事實是很容易說明的,因此一個網絡的設計必須考慮地理上的變化。因此,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營銷的企業,必須同將物流能力確立在為這些最基本的市場服務上;類似的地理上的差異存在于材料和零部件來源的地點。當一家廠商涉及全球物流時,有關網絡設計的問題就會變得更為復雜。
物流網絡的構造一般是圍繞倉庫進行的。企業的倉庫數量影響因素較多,變數較大,且往往決定于企業產品的特征和銷售方式、客戶需求特點。倉庫的地理位置對成本、配送效率、服務質量、安全庫存、生產提前期等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精心計算,考慮倉庫數量及每一個倉庫的位置分布。倉庫的規模決定于對需求的預測和企業的庫存戰略考慮,也與該倉庫的服務區域有較強的聯系。企業在不同區域的各種產品銷售量是不同的,決定了各個倉庫儲存的產品種類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應綜合考慮倉庫總規模以及對不同產品在倉庫內部空間分配上的區別。
物流網絡設計的時間問題主要指為滿足客戶服務目標而保持的產品可得率的問題,即,通過縮短生產/采購訂單的反應時間或在接近客戶的地方保有庫存以保持一定水平的產品可得率。制造企業在物流網絡設計的時間問題上考慮的首要因素是客戶獲得產品的時間,而以時間為基礎的物流網絡決策也會影響物流設施的選址和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