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發展,通關方式也在不斷演化。進入21世紀,我國的通關方式已不再局限于某一種,而是發展了多重通關方式。國家通過不斷整合通關方式,從而達到了規范通關流程的作用。現階段,我國五金產品出口的通關方式有基本通關方式、電子通關方式、特殊通關方式和區域通關方式幾種。
基本通關方式 即現在的通關作業方式,是以電子數據和紙質單證雙軌作業為基礎,包括海關對進出境貨物進行監管、征稅的全部作業環節的通關方式。其適用對象應是海關對其未采取任何便利措施的一般進出口企業及信譽較差的企業。
電子通關方式 是指海關與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及其代理人之間、海關與相關管理部門之間運用計算機數據聯網等科技手段,通過預先設定參數控制標準,強化計算機系統自動審核能力和風險判斷能力,在通關各作業環節上,分別視情況采取提前、分離、后移、擔保等各項便利措施,對進出口貨物進行監管、征稅,逐步以電子數據處理替代紙質單證流轉的簡化通關作業方式。電子通關方式主要采用無紙化的方式進行作業,視情況在必要環節也可轉為有紙。其適用對象應是從事經常性進出口活動,且信譽較好的絕大多數進出口企業。
特殊通關方式 即針對特定地區、特定商品、特定監管方式、特定范圍的進出口企業,以企業守法管理為基礎,根據其特定的適用條件,以全過程擔保為基礎,分別采用特殊通關流程審核報關單、驗核單證、驗放貨物的全國海關統一、規范的通關作業方式。其適用企業范圍應是經海關審核批準同意的特定企業,如享受便捷通關措施的高新技術企業等。
區域通關方式 是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依托海關信息化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通過調整關區間通關監管作業流程、實現統一數據平臺運作、明確關區分工職責、健全聯系配合機制,實現跨關區申報、審單、驗放的通關方式, 是口岸通關方式的延伸。區域通關方式以嚴密監管為前提,為進出口企業跨關區經營活動提供更為快捷、便利、高效的通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