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證方式雖比較能為買賣雙方所共同接受,但由于它所固有的獨特的性質(特別是它的機械的“嚴格一致”原則,)常為不法商人行騙冒假所利用,客觀上也存在一系列的風險,從出口貿易業務的角度分析,出口方的風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進口商不依合同開證
買賣合同,其條款應與買賣合同嚴格一致。但實際上由于多種原因,進口商不依照合同開證,從而使合同的執行發生因難,或者使出口商遭致額外的損失。最常見的是:進口商不按期7f證或不開證(如在市場變化和外匯、進口管制嚴格的情形下);進口商在信用證中增添一些對其有利的附加條款(如單方面提高保險險別、金額、變換目的港、更改包裝等),以達到企圖變更合同的目的;進口商在信用證中作出許多限制性的規定等。
二.進口商故設障礙
進口商往往利用信用證“嚴格一致”的原則,蓄意在信用證中增添一些難以履行的條件,或設置一些陷井。如規定不確定,有字誤以及條款內容相互矛盾的信用證。
信用證上存在字誤,如受益人名稱、地址、裝運船、地址、有效期限等打錯字,不要以為是小照疵,它們將直接影響要求提示的單據,有可能成為開證行拒付的理由。此外,信用證中規定禁止分批裝運卻又限定每批交貨的期限,或既允許提示聯運提單卻又禁止轉船,或者要求的保險的種類相互重疊等,這些無疑是相互矛盾的。
進口商偽造信用證偽造信用證或竊取其他銀行已印好的空白格式信用證,或與已倒閉或瀕臨破產的銀行的職員惡意串通開出信用證等經寄出口商,若未察覺,出口商將導致貨款兩空的損失。
例如:河南某外貿公司曾收到一份以英國標準麥加利銀行伯明翰分行(STANDARDCHARTEREDBANKITD.BIRMINGHAMBRANCH.ENGLAND)名義開立的跟單信用證,金額為USD37,200,00元,通知行為倫敦國民西敏寺銀行(NATIONALWESTLMBVSTERBANKLTD.LONDON)。因該證沒有像往常一樣經受益人當地銀行通知,真實性未能確定,故該公司在發貨前拿該證到某中行要求鑒別真偽。經銀行專業人員審核,發現幾點可疑之處:
1.信用證的格式很陳舊,信封無寄件人地址,且郵戳模糊不清,無法辨認從何地寄出;
2.信用證限制通知行--倫敦國民西敏寺銀行議付;有違常規;
3.收單行的詳細地址在銀行年鑒上查無;
4.信用證的簽名為印刷體,而非手簽,且無法核對;
信用證要求貨物空運至尼日利亞,而該國為詐騙案多發地。根據以上幾點,銀行初步判定該證為偽造信用證,后經與開證行總行聯系查實,確是如此。從而避免了一起偽造信用證詐騙。
三.進口商規定要求不易獲得的單據的信用證 某特定人簽字的單據,或注明貨物配船部位或裝在船艙內的貨柜提單、或明確要求FOB可CFR條件下憑保險公司回執申請議付,這些對作為受益人的賣方來說根本無法履行或非賣方所能控制。
四.涂改信用證詐騙
進口商將過期失效的信用證刻意涂改,變更原證的金額,裝船期和受益人名稱,并直接郵寄或面交受益人,以騙取出口貨物,或誘使出口方向其開立信用證,騙取銀行融資。例如:江蘇某外貿公司曾收到一份由香港客商面交的信開信用證,金額為318萬美元,當地中行審核后,發覺該證金額、裝船期及受益人名稱均有明顯涂改痕跡,于是提醒受益人注意,并立即向開證行查詢,最后查明此證是經客商涂改后,交給外貿公司,企圖以此要求我方銀行向其開出630萬美元的信用證,以便在國外招搖撞騙。事實上,這是一份早已過期失效的舊信用證。幸虧我方銀行警惕性高,才及時制止了這一起巨額信用證詐騙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