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日開展經貿合作時,應充分熟悉當地市場環境,了解對方商業習慣,樹立自身經營特色,把握貿易主動,特別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確保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日本市場向來以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要求嚴格、顧客挑剔著稱。中日貿易發展多年,相互已形成密不可分之勢,目前中國商品已占據日本市場的一席之地。但也應看到,近年不少因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產品質量不過關引發的民眾不滿或貿易糾紛,經由媒體炒作引發負面社會影響,中國出口產品在日本市場的形象和信譽受到損害。因此,我企業對日開展經貿合作,要時刻將確保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放在首要位置,維持我國輸日產品長期積累得來不易的市場認知度。同時,日本企業重視信譽,絕大多數珍視長期合作關系。貿易雙方在前期順利合作的基礎上,一般容易形成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中國企業應充分把握日本企業該種特性,在經營活動中誠信守法,贏得對方尊重和信任,不斷鞏固夯實與日本企業建立的長期合作基礎。
第二,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日本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將其作為振興和發展本國經濟的基本戰略,并對侵權行為制訂了嚴厲的處罰標準。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主要包括《專利法》、《實用新型法》、《商標法》、《外觀設計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種苗法》等,對包括工業品、農產品在內的眾多領域實施嚴格保護。我企業開展對日經貿合作時,對所使用的專利、商標、著作權等應進行嚴格把關,避免出現不知情的侵權行為。
第三,注意和了解行業的“潛規則”。在很多行業領域,日本政府并不直接出面,而是通過與政府有密切關系的行業組織進行間接管理。這些組織多稱為協會、組合等,財務上全部或部分依賴政府投入,或通過接受政府委托項目間接獲得收入。很多負責實際業務的干部多為政府省廳出身人員,與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行業組織制定的各類規章、標準或指南等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多為事實上的行業內部標準。
第四,注重環境保護。日本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曾因公害問題而付出慘痛代價,日本政府后來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違法行為將受到嚴厲懲罰,甚至追究刑事責任。我企業在日經營過程中,應貫徹節能環保理念,降低辦公室能耗,使用再回收利用材料制作的辦公用品,特別是根據所在地區的規定,嚴格做好垃圾分類,切忌敷衍了事,否則不但影響企業形象,還容易導致與周邊居民矛盾激化。
第五,處理好與媒體之間的關系。新聞媒體在日本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我企業開展對日經貿合作,應學會如何與媒體打交道,與當地媒體建立起和諧關系。企業應重視日常的對外宣傳工作,在有能力的條件下廣泛利用各類公開活動和媒體宣傳自己,做好企業的網站推廣和宣傳。在涉及社會敏感問題,特別是遭遇不公正輿論壓力時,應注重宣傳引導,防止問題擴大化和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