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走向一體化,企業面向世界市場的同時也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競爭。消費者和企業客戶從各種渠道尋找價格最低,但質素最高的產品和服務。產品的競爭力已非單一企業能夠決定。競爭方式已從單體競爭轉向企業間的網絡競爭和供應鏈間的競爭。
供應鏈包含了由客戶需求開始,貫通從產品設計到原材料供應生產、批發、零售等過程,到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業務活動。供應鏈管理就是把供應鏈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流程。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環節,從供應原料到最終用戶,都看作一個整體,鏈上的企業除了自身的利益外,還應該一同去追求整體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因為最終客戶選擇一件產品,整條供應鏈上所有成員得益;如果最終客戶不要這件產品,則整條供應鏈上的成員都會被淘汰??梢哉f,產品的競爭其實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鏈內的成員需要高度合作,減少環節間的浪費,提升供應鏈的長期競爭力。
利豐集團從一家傳統貿易商成功轉型為以供應鏈管理概念運作的現代跨國貿易集團。多年的企業實際運作經驗,使利豐集團對供應鏈管理有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利豐以客戶的需求為中心,為客戶提供有效的產品供應,達到u201c為全世界消費者提供合適、合時、合價的產品u201d的目標。利豐亦利用供應鏈管理有效地節約了成本。通過共享設備、減低庫存等手段,減少占用企業的資產,做到以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生意,帶來可觀的回報。
結合利豐的實踐經驗和哈佛大學對利豐作出的案例研究,我們為供應鏈管理這一套管理哲學歸納出以下七個主要概念:
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
強調企業以核心業務在供應鏈上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
各企業緊密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
工作流程、實物流程、信息流程和資金流程的設計、執行、檢討和不斷改進;
利用信息系統優化供應鏈的運作;
縮短產品完成時間,使生產盡量貼近即時需求;
降低在采購、庫存、運輸和環節之間的成本;
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對利豐集團內部管理系統建設的經驗作出了全面總結,結合具體的案例,闡述了利豐如何應用供應鏈管理的概念發展出口貿易、經銷批發和零售業務的心得。相信這些經驗,對于企業通過供應鏈管理來提升自身競爭力一定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