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繩槍(種子島)為模仿葡萄牙槍制造。1543年三名葡萄牙人隨中國船漂流至種子島,從而引入了火繩槍。此種槍也因而得名為u201c種子島u201d。事實上約270年前火藥的使用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人已在使用更為原始的槍械(稱為u201c鐵炮u201d)。但葡萄牙槍較輕且有火繩式槍機(matchlock),故較易瞄準。
當時日本正處于戰(zhàn)國紛亂之中。織田信長在軍中廣泛使用火繩槍,并主要依此贏得長筱之戰(zhàn)的勝利。在火繩槍傳入后一年之內(nèi),日本的劍工與鐵匠已成功復制并大量制造。僅五十年后,十六世紀末時,火槍已經(jīng)在日本的軍隊中非常普遍,據(jù)說普及程度超過了歐洲的軍隊。火槍在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統(tǒng)一日本的過程中及1592和1597年的侵朝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歐洲的船只(蓋倫帆船)也對日本造船業(yè)有較大影響,也引發(fā)了日本人航行遠海。
幕府設立了u201c朱印船u201d體制,向商人頒發(fā)朱印狀(海外出航許可證)。此種朱印船包含了蓋倫帆船的許多設計特點如帆、舵及炮的設置等。大量日本商人乘朱印船航至東南亞港口甚至參與當?shù)厥聞眨绯蔀樘﹪鴮㈩I(lǐng)的山田長政與《天竺渡海物語》的作者天竺德兵衛(wèi)。
十七世紀初期,幕府在外國人幫助下制造了數(shù)艘南蠻式船只,兩次穿越太平洋航至西班牙領(lǐng)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