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可能存在的貿易摩擦問題,應該對其長期性、復雜性有足夠的認識,積極采取應對措施。
1.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
制度既是引發貿易摩擦的原因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為此,應盡快建立符合WTO規則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與主要貿易伙伴的協調,爭取用磋商的方法解決貿易爭端和摩擦。另一方面,中國應該針對主要貿易伙伴新近出現的法律,建立、健全中國的法律防范體系。
2.把擴大內需作為長期的發展戰略
2003年中國外貿依存度高達60.3%,過高的外貿依存度極容易引起貿易摩擦。從長遠的戰略來看,將擴大內需作為確保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既有利于緩解貿易摩擦又有利于避免可能的產業空洞化問題。
3.建立、健全和完善貿易救濟體系
可以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濟機制,進一步完善中國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壁壘等的法規體系,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濟體系。同時,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和敏感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加強對不公平貿易做法的調查和制裁,保護國內產業和企業應得利益。
4.建立和完善中國的摩擦、爭端解決機制
建立多邊救濟、區域和雙邊救濟、國內救濟等多層次的貿易救濟機制,增強適應和應變能力;建立外國貿易政策體系變動預警機制和產業預警機制。建立貿易和投資申訴中心,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5.中國企業應該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打通產業鏈,實現u201c中國制造u201d的升級之路
另外,中國企業還要加強出口自律,盡量分散出口目的地,避免一種產品在短時間內在一個進口市場大量增加。將投資政策和貿易政策有機結合,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抵消貿易壁壘的不良影響。
6.注重政治關系對貿易摩擦的解決,利用西方國家的院外民主爭取自身的貿易利益和產業、企業利益。企業在遇到國外起訴時,應該與行業協會、政府合作,積極應對,積極爭取自己的合理的權益。
7.注重與美國、歐盟及其他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協調,建立制度化的對話和磋商機制,避免單邊化和政治化。
8.加強對各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談判策略及相關案例的研究工作,分析各貿易伙伴間的經貿政策及相互間的矛盾為我所用。
9、培養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貿易爭端解決人才,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的人才儲備機制和用人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