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明清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全屬官營,而以牙行經紀這些事情,所以開設牙行的多半都能獲厚利,賺大洋。清初的詩人屈大均在《廣州竹枝詞》中有云:u201c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段好,銀錢堆滿十三行。u201d足見當年十三行的興隆旺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粵海關設立。它名義上專管對外貿易和征收關稅事宜,實際上稅收營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攬的項目,其中包括代辦報關納稅,商品同購銷買賣等業務。日子一長,十三行就逐漸演變為一個特殊組織,享有了壟斷對外貿易的特權。在這些特權買辦中,又尤其以商家潘、盧、伍、葉四族豪門獲利最多,所以由此發展成為廣州四家最大的買辦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