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軍皇軍,即舊日本帝國軍的自稱(有皇軍、國軍、皇御軍、帝國軍、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等稱呼),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通常指日本帝國的軍隊。
日本軍隊組建于1867年,解散于1945年;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直接指揮。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后,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
帝國軍帝國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的軍隊,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日本侵略中國期間中國稱之為u201c日寇u201d。通常指大日本帝國的軍隊(即日語中的u201c大日本帝國陸軍、大日本帝國海軍u201d),日軍曾自稱u201c皇軍u201d(現有皇軍、國軍、皇御軍、帝國軍、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等稱呼)。
帝國軍組建于1867年,解散于1945年;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直接指揮。
日本1945年戰敗投降后,軍隊被解散,軍事機構被撤消。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基于其自身需要,指令日本重新發展軍事力量。同年,日本組建u201c警察預備隊u201d,后改稱保安隊,1952年成立u201c海上警備隊u201d,1954年新建航空自衛隊,7月頒布《防衛廳設置法》和《自衛隊法》,將保安隊、海上警備隊分別改稱為陸上自衛隊和海上自衛隊,將陸、海、空三軍正式定名為自衛隊,并成立了防衛廳和參謀長聯席會議,健全了統帥指揮機構。
隨著《防衛廳設置法》的修改,防衛廳在2007年1月9日升格為防衛省,成為日本中央一級單位。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后,日本首相仍為自衛隊的最高指揮官。防衛大臣將從此負責日本全國的國防事務,未來不需要再經過內閣,即可自行向國會兩院提出與國防相關的法案及預算案。原本定義為u201c附屬任務u201d的國際緊急救援協助事務、聯合國維和事務以及根據《周邊事態法》的后方支援等事宜,亦將視為u201c正常任務u201d,不用再以個案的方式經國會兩院審議通過。7月4日久間章生因發表u201c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是無奈之舉u201d的言論而辭職,由小池百合子接替其出任防衛大臣,成為日本首名負責防衛事務的女性內閣成員。
截至2006年3月,日本總兵力編制員額33萬人,其中現役軍人25.2萬人,文職2.4萬人,預備役5.6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4.8萬人,編為5個方面隊,轄13個師和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裝備坦克1020輛,裝甲車約980輛,各型飛機約511架,各種火炮7630門;海上自衛隊約4.4萬人,由擔負機動作戰的聯合艦隊和負責近海警備的5個地方隊組成,裝備各型艦艇142艘,39.8萬余噸,飛機206架;航空自衛隊約有4.5萬人,主要作戰部隊為航空總隊,轄3個航空方面隊和1個航空混成團,裝備各型飛機464余架,其中作戰飛機361架。此外還擁有各式導彈28種。防衛廳機關和直屬機構編制7000余人。
自衛隊自衛隊(Japan Self-Defence Forces,簡寫JSDF)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日本國家軍事武裝力量。正式組建于1954年7月1日,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的軍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水平。日本自衛隊屬民兵編制,不是正規軍,因此日本是一個名義上沒有軍隊的國家。
日本自衛隊是由首相領導,而管理則由防衛省負責。日本自衛隊現存總兵力大約為23萬,由防衛省所統籌管轄。1951年,日本在朝鮮戰爭中對北朝鮮宣戰并派出了掃雷部隊參加朝鮮戰爭,這是二戰后日本的首次向國外派兵,同時也是二戰后日本唯一的一次對外國宣戰。
日本國內亦有要求因應周邊局勢(北朝鮮核武威脅、提防中國崛起),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的呼聲,以及將自衛隊u201c升格u201d成u201c自衛軍u201d。2004年,小泉純一郎內閣曾發起是否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的全民公決,最終被日本民眾否決。截至2020年3月,日本自衛隊實際總兵力約為22.7萬人,素質較高,裝備精良。
[1]編制定員16.7383萬人,實有兵員14.5928萬人。編成5個軍區、11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1個步兵旅、2個混成旅、1個空降旅、1個炮兵旅、5個工兵旅、8個防空導彈群。截至1999年3月底,共裝備坦克1090輛(90型、74型),裝甲車710輛,自行火炮640輛,各型火炮6240門,各型飛機502架。
[20][21][22][23]陸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
[24]編制定員4.5812萬人,實有兵員4.3838萬人。編有1個聯合艦隊,下轄1個護衛艦隊、1個航空集團、1個潛艇艦隊,另有5個地方隊。截至1999年9月底,共裝備各型作戰艦艇140艘,總噸位約35.8萬噸,其中驅逐艦、護衛艦53艘18.3萬噸,潛艇16艘3.9萬噸,掃布雷艦艇32艘2.7萬噸;各型飛機215架。
[20][25][26][27]海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補給本部和中央通信隊群駐東京都。
[28]編制定員4.7266萬人,實有兵員4.5223萬人。編有1個航空總隊,下轄3個航空方面隊(各轄兩個戰斗航空團)、1個航空混成團、6個防空導彈群;1個航空支援集團;1個航空教育集團(下轄2個訓練航空團、3個飛行教育團);1個航空開發實驗集團。截至1999年3月底,共裝備各型作戰飛機498架,其中殲擊機358架、偵察機26架、預警機7架、運輸機59架。
[20][29][30][31]航空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
航空總隊、航空支援集團司令部設在府中市。航空教育集團、航空開發實驗集團司令部分別設在浜松市和狹山市。補給本部設在東京都。
[32]美國駐軍美國在日本的駐軍約3.91萬人,其中陸軍約1800人、海軍約6700人、海軍陸戰隊約1.66萬人、空軍約1.4萬人。美軍駐日基地建立于二戰時日本戰敗后。
[33]舊時軍銜舊日本陸軍軍銜分為將官、佐官、尉官、準士官、下士官和兵,計6等16級。佐官相當于校官,準士官相當于準尉,下士官相當于軍士。按照日本的稱謂,16級次序為:大將(日軍稱上將為大將)、中將、少將、大佐(上校)、中佐(中校)、少佐(少校)、大尉(日軍稱上尉為大尉)、中尉、少尉、準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戰敗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八人下機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車駛往指定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