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徑一由一體化的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不斷發展的路徑。典型的如歐盟,其演進路徑是:1952年,歐洲其中的6個國家設立歐洲煤炭鋼鐵聯合體;1957年3月,6國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20世紀90年代初期,建成包括12個西歐國家的統一市場;歐洲聯盟條約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成立歐盟;2002年1月1日,歐元紙幣和硬幣開始流通,同年3月1日,歐元成為該區域唯一的法定貨幣。
[1]路徑二一體化覆蓋的內容由少到多。一般來說,在大多數一體化談判的初期,成員國將較為成熟的貨物貿易產品納入貿易關稅減免的談判內容中,隨著相互貿易和投資關系的不斷發展,待時機和條件成熟后,再將其他各國比較關注或敏感的產品和服務貿易納入一體化進程。
路徑三針對各國關注的共同的戰略性資源或物資產品,為協調其生產和出口而建立單個商品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如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5國宣告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宗旨是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的石油政策,并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其各自和共同的利益。
路徑四地理位置上相鄰的國家或地區由于相互經濟、政治關系的發展需要建立一體化。如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西非國家共同體、南非發展共同體和東南非共同市場等,其成員國在地理位置上是相鄰的。
路徑五地理位置上不相鄰國家之問根據某種目的而建立一體化。如美國所倡導的要在2013年分別和中東國家建立中東自由貿易區。根據布什的自由貿易區建議,美國將逐步同中東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當然,這些國家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如停止支持恐怖主義并對其進行打擊,同意降低他們對美國公司貿易和投資設置的門檻等。
路徑六單個國家問建立的雙邊經濟一體化組織。如1983年澳大利亞u2014u2014新西蘭緊密經貿關系協定、美國2000年與約旦達成的雙邊FTA(自由貿易協定)以及談判中的中國一智利自由貿易區等。
路徑七單個國家與一個國家集團之間建立一體化組織。往往是某個國家申請加入業已存在的一體化組織。如2000年7月墨西哥與歐盟達成了雙邊FTA;在加勒比海地區,13個成員的加勒比共同體與多米尼亞和古巴達成雙邊FTA等。
路徑八集團與集團之間簽定一體化協定進行合并。如1958年1月1日.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6國簽署的《羅馬條約》生效,隨后,6國又在布魯塞爾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將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統稱歐洲共同體。
路徑九已有的一體化集團與一個國家形成。先是談判,達成整體方向性一致以后,該國再單獨與該集團的各個國家就自身關心的問題進行談判來構建一體化。典型如中國u2014u2014東盟自由貿易區談判。
路徑十地理范圍上連接的國家不斷擴展形成的一體化。如以美國為主導的美洲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其主要發展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階段一,1986年美國與加拿大簽署FFA)階段二,1992年美國、加拿大的FTA吸收墨西哥,擴展為NAlWA;階段三,當前正在進行的以美國為主導的FTAA(美洲自由貿易區)談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