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城邦雅典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海關。到11世紀以后,西歐威尼斯共和國成立以u201c海關u201d命名的機構即威尼斯海關。資本主義發展前期(17-18世紀),海關執行保護關稅政策,重視關稅的征收,并建立一套周密繁瑣的管理、征稅制度。19世紀,為發展對外貿易,歐洲各國先后撤除內地的關卡,廢止內地關稅,并且基本停止出口稅的征收。
中國海關歷史悠久,早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古籍中已有關于u201c關和關稅之征u201d的記載。秦漢時期對外貿易發展,西漢在合浦等地設關。宋、元、明時期,先后在廣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清政府于1684-1685年首次以u201c海關u201d命名,先后設置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直至1949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原海關機構和業務進行徹底變革,逐步完善海關建制。
報關是進出口貿易的環節之一,是國家對外經濟貿易活動和國際貿易鏈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報關業務的質量直接關系著進出口貨物的通關速度、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濟效益、海關的行政效率。由于報關活動與國家對外貿易政策法規的實施密切相關,報關業務有著較強的政策性、專業性、技術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