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跟自由貿易對立的重商主義在歐洲大陸開始發展,至今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最早反對重商主義的自由貿易論者是大衛·李嘉圖和亞當·斯密。他們認為自由貿易,是各個文明都能夠經濟發達的原因。亞當·斯密認為增加貿易除了是埃及﹑希臘﹑羅馬等地中海文化體蓬勃的原因,也是中國繁榮的原因。
自由貿易政策是西方國家自由競爭時期的產物。英國實行此項政策達60年之久,對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二戰以后,盡管聯合國憲章規定了自由貿易的原則,《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也明文規定降低關稅和消除非關稅壁壘,但世界大部分國家一直盛行貿易保護主義。
所有發達國家都曾經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以保護本國的制造業,服務業及農業,當它們累積足夠財富以確保可從自由貿易得益,便開始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英國在18世紀至19世紀中期便曾推行保護性的工業政策,當英國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地位,便開始支持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跟共產主義﹑重商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對立的。而很多戰爭都緣于貿易,例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
美國憲法規定,不可以對商業活動設下任何阻礙,這通行于美國所有的州。所以美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