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開放以來對外勞務合作的發展歷程從改革開放的這30年里,對外勞務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為我國u201c走出去u201d戰略的實施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大國,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式,積極開展對外勞動合作,對于緩解國內就業壓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其發展歷程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 (1978年至1982年)
期間共批準了29家從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的企業。我國的對外承包業務隊伍第一次走向國際舞臺,業務主要集中在西亞、北非。
(二)逐步發展階段(1983年至1989年)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市場逐步擴大,業務量穩步提升,有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的公司增加到88家,為20世紀90年代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快速發展階段(1990年至2004年)
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在外承攬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檔次不斷提高,市場多元化戰略初步形成,有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的公司增加到1000余家。
(四)優化調整階段(2004年至現在)
2004年7月,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頒布了《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管理辦法》,將對外勞務合作與對外承包工程分開管理,取消了對企業所有制形式的限制,并允許經批準的外商投資職業介紹機構或中外合資人才中介結構申請經營資格。《辦法》的實施優化了經營主體結構,加強了管理,為對外勞務合作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的范圍和領域(一)合作的范圍
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基礎上,中國分別與塞班、俄羅斯、巴林、馬來西亞、毛里求斯、英國、約旦簽署了雙邊勞務合作協定,市場分布日趨多元化。一些勞務人員成功進入德國、奧地利、挪威、瑞典、荷蘭、澳大利亞等國市場。目前,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的范圍已擴展至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合作的行業領域
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的行業領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業和飲食服務業。其中,建筑、紡織、漁工類勞務人員仍占外派勞務總數的一半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設計資訊管理、科教文衛體、計算機技術服務等高級技術領域的勞務人員。中國已成為國際建筑、紡織勞務和海員的重要來源地,行業領域不斷拓寬。
(二)合作的行業領域
中國對外勞務合作的行業領域主要分布在制造業、建筑業、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業和飲食服務業。其中,建筑、紡織、漁工類勞務人員仍占外派勞務總數的一半以上。此外,也有一些設計資訊管理、科教文衛體、計算機技術服務等高級技術領域的勞務人員。中國已成為國際建筑、紡織勞務和海員的重要來源地,行業領域不斷拓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