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代理制主要規定在《民法通則》中,該法第63條規定:u201c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擔民事責任。u201d從這一規定中,我們可以概括出代理的兩個最主要的法律特征:(1)代理行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進行的;(2)代理行為所產生的權利義務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睹穹ㄍ▌t》是我國調整民事關系的基本法,它關于代理的規定,反映了我國代理制的主要立法現狀以及代理概念的范圍大小。但我國的外貿代理實踐卻己突破了這一概念?!稌盒幸幎ā返膬热萆形春w在《民法通則》的代理制中。
在實踐中,我國的外貿代理可分為三種情況:
?。?)國內享有外貿經營權的外貿企業之間的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對外簽訂進出口合同;
(2)國內享有外貿經營權的外貿企業之間的代理,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訂進出口合同;
?。?)國內不享有外貿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與享有此項權利的外貿企業間的代理,代理人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訂進出口合同。
在以上三種情祝中,《民法通則》的規定只能適用于第一種情況。第二、三種情況在《民法通則》中找不到法律依據。于是才頒布了《暫行規定》,由其調整第二、三種情形下的代理.此類代理最主要的法律特征是:
?。?)代理行為是以代理人自己的名義進行的;
(2)代理行為產生的權利義務不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擔,而是由代理人對外商承擔合同義務,享有合同權利??梢姡覈睹穹ㄍ▌t》所規定的代理與《暫行規定》中的外貿代理有著質的區別。
我國外貿代理中,當事人的責任和利益不相稱,權利和義務不公平、不符合代理制度的一般原則?!稌盒幸幎ā穼Υ砣撕捅淮砣说臋嗬土x務表面上作了對應規定。但其內容是不合理的。對代理人來說,由于他是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他被置于合同當事人的地位,由他對外商承擔合同義務,在對外索賠、理賠和訴訟中也是以他的名義進行。代理人承擔了如此重大的責任,這與他從事代理活動只能獲得少量的代理費是不相稱的.對被代理人來說,顯然代理活動的最后結果由其承擔,但由于不是以他自己名義簽訂的合同,從法理上講,他與外商不具有法律關系。《暫行規定》也規定了被代理人不能直接向外商主張權力或履行義務,不能直接向外商索賠或參與訴訟??梢?,在外貿代理中,權利和義務的最終承擔者卻無保障自己利益的有效手段.這種責任與利益的不相稱,權利與義務的不公平,是違背民法中的平原則的,也是違背代理的一般原則的,因為代理一般應規定代理活動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擔,由此帶來的惡果是:代理人與被代理人間糾紛屢屢發生,且找不到適當的解決辦法。例如,當代理人對外簽訂合同后,如果被代理人未能按合同規定的條件履行,或者延遲履行或不履行,由此給外商造成的損失,須由代理人去承擔,而代理人收取的手續費往往還不足以支付違約賠償。即使代理人對外理賠后,往往也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外商有時也明知道是被代理人違約,但也不能直接向被代理人請求損害賠償。反之,如果是外商未能按合同規定的條件履行,或者延遲履行或不履行,直接受損失的是被代理人,而被代理人不是合同的當事人,不能直接向外商索賠,只能通過代理人,如果代理人索賠不力,被代理人的損失也就得不到相應的補償。
現行的外貿代理制難以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也不符合國際貿易代理制的發展趨勢。我國的外貿代理制無論與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的代理制都有很大差異。在大陸法中,代理分為直接代理和間接代理(行紀)。我國的外貿代理既不是直接代理也不是行紀(如前述)。在英美法中,根據代理人是否在交易中披露被代理人的姓名和身份,將代理分三種:(1)顯名代理,指代理人在交易中既公開被代理人的存在,也公開被代理人的姓名。(2)隱名代理,指代理人在交易中公開被代理人的存在,但不公開被代理人的姓名。(3)不公開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指代理人在交易中不公開被代理人的存在,以自己的名義對外簽訂合同,自己作為合同當事人一方。以上前兩種情況中,代理人在交易中都表明了代理關系的存在,由被代理人直接承擔代理活動產生的法律后果,類似于大陸法中的直按代理。在第三種情況下,被代理人原則上與第三人沒有直接的法律關系,他們之間的商業關系建立在兩個連續性的合同基礎上,即代理人與被代理人的合同和代理人與第三人的合同。那么,能否認為我國的對外貿易代理相當于前述第三種情況呢?不能。因為按照英美法,未公開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活動的法律后果也可以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擔,只要被代理人能證明他與代理人之間存在委托授權關系,僅可直接向第三人主張權利或履行義務。第三人如發現代理人背后有被代理人時,他對根據其與代理人簽訂的合同享有請求權,既可向代理人提出,也可以向被代理人提出,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由上可見,我國的外貿代理制既不同于英美法系的代理制,也不同于大陸法系的代理制,這妨礙了我國與國際間代理法律制度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