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我張治中先生長女,曾就讀于金陵女子大學,后留學英國,抗戰爆發后回國。全國解放后,她任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和全國婦聯執行委員、副主席,同時被選為民革第六、七屆中央委員和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張培基
張先生1945年畢業于上海圣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報》英文記者、英文《中國評論周報》特約撰稿者兼《中國年鑒》(英文)副總編。1946年赴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英語翻譯,隨后留學美國,就讀于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英國文學系研究院。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幾天,他便毅然飛回了祖國的懷抱。張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歷四載。1955年起他便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校(今洛陽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執教,1980年張先生轉業到地方,開始在北京對外貿易學院(今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任教,1991年退休。他曾任研究生導師,北京市高級職稱評委,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譯顧問,獲國務院頒發的突出貢獻者特殊津貼。他的名字已經被列入《中國翻譯家詞典》,在當今中國翻譯界有著重要的地位。幾年來,他一直在為《中國翻譯》雜志的u201c翻譯自學之友·漢譯英練習u201d專欄撰稿,這些譯文自然流暢并且極具文采,充分體現了譯者的翻譯理念,實乃翻譯作品的經典,令許多讀者和翻譯愛好者受益匪淺。這些譯文后來被收進《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集結出版,不但為中國學者進一步研究翻譯理論與技巧提供了豐富的實例文章,而且為外國學者研究中國五四以來知識分子的思想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還擔任《英語世界》雜志的顧問。
張培基先生在譯壇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譯著和專著(詳見文后譯著年表和專著年表)在學術界有著廣泛的影響,被國內外圖書館收藏。長期以來海內外一直有學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時任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主任的金圣華女士就撰文'張培基教授',稱對張先生所著的《英語聲色詞與翻譯》和《習語漢譯英研究》兩本書'印象十分深刻'。被許多高校選定為英語專業翻譯課教材的《英漢翻譯教程》也是由張先生主編的。該書自80年初版以來已32次印刷,印數達100多萬冊。另外,《暴風驟雨》、《阿詩瑪》、《春蠶集》、《中國人名大詞典》、《先師孔子》、《中國畫》、《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等對外發行的著作的英文稿都是經過他反復推敲親自審定的。總而言之,張培基先生為中國翻譯學的發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冰姿
1952年畢業于北大西語系,曾任西班牙文、英文和匈文翻譯,聯合國工發組織高級英文翻譯。1960年調入北京外貿學院,寫下《溫哥華來客》(The Man from Vanvouver)、《出訪英倫》(Trade Mission to London)、《客商經驗談》(Businessmen Talking about Business)、《國際貿易熱點話題》(Briefing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Development)和《電視外貿英語》(Business English on TV),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電視臺連續反復播出,親自播講,頗受歡迎。曾去英國訪問,為BBC主持一年的英語節目,并三次作為訪問教授,赴美國Sf.Thomas大學講授《亞洲政治經濟》受到該校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