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出口商品可以享受出口退稅,因此,在中國的國情而言,出口轉內銷對中國最直接產生的問題,就是讓中國的國家稅收遭受損失。另一個問題,是讓中國的外貿統計數字出現嚴重偏差,不能反映真實的對外貿易金額和狀況。
1981年中國的外貿稅收政策調整后,內外貿稅收截然不同,產品內銷要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而外貿企業出口材料、零部件、初級形態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可以直接獲得出口退稅,企業通過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時,又可以享受減免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
以一個電子企業為例,電子元件出口可以享受13%-17%不等的出口退稅,等于價格成本降低了13%-17%。而下游企業用更低的價格進口時,只要持有加工貿易手冊,就不用另外繳納進口關稅和環節稅,上下游企業都得到了稅收減免的好處。
中國向中國出口,中國從中國進口,這種類似u201c自己的嘴咬自己的鼻子u201d的令人無法設想的雜技動作,在中國外貿行業內卻是每天大量地在上演。它的學名叫做u201c國貨出口復進口u201d,外貿行業內俗稱u201c香港一日游u201d。在1981年至2007年的26年間,這一業務增長了3056倍,直至巨額的貿易順差把中國推上國際舞臺的風口浪尖。2007年3月12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2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高達237.57億美元,為2006年同期的9.7倍。當時有專家預測,中國的貿易順差可能不斷擴大,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順差國,而伴隨其間的將是更為頻繁的國際貿易摩擦。
在日益巨大的貿易平衡壓力下,長期以來國貨出口復進口的u201c順差造假u201d問題引起多方面的關注。中國國家統計局原局長李德水在2007年1月份說,許多企業高報出口騙出口退稅,導致中國外貿順差嚴重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