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國內生產總值(GDP)達72494.10億元,占同期中國經濟總量的21.29%。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3538.76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10.05%,第二產業產值為36476.64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3.14%,第三產業產值為32478.7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2.00%。從三次產業結構來看,長三角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為4.88∶50.32∶44.80,與2008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了2.49個百分點,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則分別下降了0.17個和2.32個百分點。
2009年,長三角第一產業增加值3538.76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7.0%;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5972.57億元,以當年價計算,增長5.69%。從第一產業總產值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第一產業總產值為283.15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74%;江蘇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3816.02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3.89%;浙江省第一產業總產值為1873.40億元,占長三角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比重為31.37%。
2009年,長三角工業增加值達到32391.9億元,占中國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3.95%。第二產業總產值為36260.88億元,比上年增長5.16%。
2009年,長三角建筑業增加值4084.74億元,占全國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24%。從建筑業的區域分布情況來看,上海市建筑業增加值為593.03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4.52%,占全國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65%;江蘇省建筑業增加值為2101.43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51.45%,占全國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38%;浙江省建筑業增加值為1390.28億元,占長三角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34.04%,占全國建筑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1%。
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收入為7911.45億元,同比增長12.26%,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約5.39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收入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0.08%,其次為上海32.11%。2009年,長三角地區一般預算支出為9598.95億元,同比增長18.89%,比2008年同期增長速度降低4.14個百分點。其中,江蘇一般預算支出在長三角中占比最高,約41.21%,其次為上海31.15%。
2009年,長三角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穩步提高。長三角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009年為24667元,比2008年增長了4973.2元,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為16609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097.8元。2009年長三角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0112元,比2008年增加了778.7元,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為7661元,比上年增加了489.9元。職工年平均工資2009年為38711元,比上年增長了3606元。
2009年長三角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8042.6億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13.5%,占全國外貿比重36.4%。其中,出口4741.5億美元,同比下降15%,占全國出口比重39.5%。貿易順差1440.4億美元。
銀行業2009年,上海、浙江和江蘇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總額為138582.58億元,比2008年增加30494.8億元,增長28.21%,存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7.67%,比2008年低4.92個百分點;貸款發放量增長平穩,兩省一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總額為104204.7億元,比2008年增加24219.21億元,增長30.28%,貸款總額占全國比重為18.79%。
證券業2009年末,上海地區集合理財產品共有9個,首發規模超過150億元,涵蓋股票、債券、貨幣、FOF、混合型等多種形式。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由上年末的117家增加到128家。2009年末浙江省證券經營機構數位居全國第三。全年證券市場交易規模增長72.8%,交易總額居全國第三,證券營業部平均利潤水平居全國第二。期貨公司綜合實力和盈利能力繼續保持領先,期貨經營機構代理交易金額居全國第一,增長87.6%。期貨公司規范運作水平持續提升,實現規模增長和強化風險管理雙重目標。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證券市場表現良好,在金融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保險業2009年,長三角地區保險業平穩發展。如圖所示,兩省一市2009年保費收入總額221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3%,占全國比重為19.92%,略高于2008年。上海,江蘇和浙江保費收入均有所上漲,其中,江蘇省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907.7億元,依然為長三角之首,占據長三角保費收入41%的份額。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別實現保費收入665.03億元、645.5億元。從增幅來看,江蘇省增長較快,同比增長17.06%。
截至2010年,長三角兩省一市已建成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15個,國家級保稅區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除此之外,長三角還擁有4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各地還擁有眾多不同類型的省市級開發區,其中,上海建成寶山工業園區等市級工業開發區26個,江蘇則有省級開發區116個,浙江有省級開發區100個。
2009年,與中西部地區相比,長三角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受經濟危機的影響較大,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均出現了負增長。2009年長三角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3.69億元,占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量的28.90%,同比下降了0.72個百分點,其中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最多,達到1120.09億元,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最快,為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