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際市場為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和擴大了空間但國際市場本身也有局限性因為在一定的時期.世界市場對某一產品的需求量及其購買力是既定的不可能創造或產生無限度的需求和購買力。同時由于今天有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為從國際市場中分得一杯利益而加入出口導向型經濟行列這在世界經濟領域和范圍內擴大了出口導向型經濟規模.增加了國際市場產品的可供量。出口商品可供量呈不斷增加的趨勢而國際市場需求總量不變.使得世界市場變得狹窄了。
這一影響源于技術進步技術進步給企業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帶來市場風險。隨著各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其他國家新產品的不斷推出替代產品層出無窮產品生命周期因此縮短了。這對實施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國家和出口企業來說無疑上一種嚴峻的挑戰和風險。對此我們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從宏觀上及時對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做出適當的調整控制出口產品規模爭取有效的避開,化解和降低由此帶來的國際市場風險與無謂的損失;從微觀上及時采取適當的策略和措施.調整企業出口產業和產品結構,不斷開發和創新出口產品,適應和開發新的發國際市場需求。
有關資料表明亞洲中最早實施出口導向模式的日本.出口導向模式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持續了30年晚于日本實施出口導向模式的韓國其持續作用為20年,而東南亞各國僅持續10年,可見出口導向模式對經濟促進作用的有效的經濟周期不斷縮短,出口導向模式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有弱化之勢。一方面,因為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實施出口導向模式時這種模式才能高效地促進該國經濟發展。而當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同時實施這種戰略模式時.這種戰略的優勢就減弱甚至較化為劣勢,這時注重并實施進口替代戰略模式的國家其效果可能更好;另一方面,隨著經濟一體化的進程雙邊、多邊貿易談判.現在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已經很低,出口國已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這種情況使實施出口導向模式的國家處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