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國際貿易:勞動價值論視角的透視
1.1 國際價值概念的理論意義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商品的交換歸根到底受價值規律的支配,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交換自然就受國際價值規律作用的支配。而國際價值規律的作用前提首先是商品的國民價值向國際價值轉移的問題,因為沒有商品的國民價值向國際價值的轉移,也就不會產生國民價格和國際價格的差異,對外貿易也就不會出現,由此所產生的一切國際經濟關系也就無從談起。
馬克思本人很早就對國際貿易和世界市場問題極為關注,并高度評價了國際貿易的歷史意義。早在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u201c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涮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u201d在《資本論》第三卷中,馬克思提到:u201c對外貿易的擴大u2026u2026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中,由于這種生產方式的內在必然性,由于這種生產方式要求不斷擴大市場,它成為這種生產方式本身的產物。u201d在《剩余價值理論》第三卷中,馬克思強調:u201c只有對外貿易,只有市場發展為世界市場,才使貨幣發展為世界貨幣,抽象勞動發展為社會勞動。u201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