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最高權力機構是全國理事會。全國理事會的職權:
(一)審查協會工作報告,決定工作方針和任務;
(二)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修改本會章程;
(三)決定聘請名譽會長、名譽顧問和顧問;
(四)選舉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
據2018年5月協會官網顯示,協會下設15個辦事機構。
據2018年5月協會官網顯示,協會共設立46個中外地區、國別友好協會。
國家各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友協團體,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所屬城市的對外友好協會可以成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單位會員。各會員單位推舉代表擔任協會單位理事。如代表的工作崗位發生變動,會員單位應該另行推舉代表,并報全國友協常務理事會審批。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單位會員代表和個人會員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對觸犯刑法的,自動撤銷其理事資格。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的主要任務是:
開展中外民間友好交往,組織代表團互訪,舉辦紀念慶典,倡議和主辦研討會、洽談會、論壇等交流活動,增進與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發展友誼。
推動國際合作,建立交流機制,搭建合作平臺,促進中外雙方在經濟、科技、人才等多領域的務實合作,為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開展中外民間文化交流,派出和接待文化藝術團體和人士進行友好訪問,舉辦演出和展覽,促進中外文化互鑒,加深了解和友誼。
受政府委托,協調管理中國同外國建立和發展友好城市關系的工作,推動中外地方和城市的交流與合作。作為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聯合組織的成員,代表中國地方政府參與國際合作。
作為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具有全面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廣泛參與聯合國的事務,積極參加其他國際非政府組織的交流活動,有效傳遞中國的信息。
發展中外民間友好力量,建立對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友協團體,聯系各國對華友好組織、社會團體和人士,向為民間友好做出重要貢獻的組織和人士,分別授予u201c人民友好使者u201d榮譽稱號、u201c人民友誼貢獻獎u201d、中外兩國友好使者榮譽稱號和中外兩國友好貢獻獎。
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人類共同安全的事業,聲援各國人民爭取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維護主權和安全的正義斗爭。
開展其它有關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友好合作的工作。
協會經費來源:(一)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捐助;(二)協會舉辦活動的收入;(三)政府資助。